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依托手段,高校是科技突破和创新的重要摇篮之一。为深入学习了解双碳之路前沿的科研成果、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更好的将科研成果种在双碳之路上,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暑期实践队伍——能动“碳”路队,于8月1日抵达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进行以“科技赋能,助力双碳”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图1:能动”碳“实践队员在兰州大学正门合影
大气观测赋能低碳发展
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是科技创新路上的“碳”路者。该团队所提出的“城市呼吸”计划能精确测量城市氧气浓度变化,对地区的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团队在黄建平院士团队的韩东亮老师及刘晓岳博士带领下,深入学习了“城市呼吸”计划,并参观了国内首个高精度大气氧气观测平台。高精度氧气观测平台位于城关校区一栋22层建筑的顶楼,刘晓岳介绍道,在高处所测得的含氧浓度能够较为准确的代表地区的水平。从17年建立到如今,团队利用观测平台所测的数据,建立全球氧气收支模型。“通过这些研究能够进一步评估不同情景下城市氧气浓度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为制订因地制宜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双碳路径提供科学依据。”刘晓岳说到。
图2:兰州大学大气学院刘晓岳博士为实践队员介绍高精度氧气观测平台
参观结束后,韩东亮老师接受实践团队的采访。当谈及“城市呼吸”计划推行的难点时,韩老师坦言,中国城市众多,各个城市地理、人口、发展水平都有差异,要想做到网络式覆盖,需要进行划分布设。虽道阻且长,但韩老师对“城市呼吸”计划充满信心:“城市呼吸计划对双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给不同地区制定双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科研者会久久为功,立足实际,为双碳的推行贡献力量。”
图3:兰州大学大气学院韩东亮老师接受实践团队的采访
硬核助力“双碳”目标
核能是解决双碳问题的一把钥匙,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8月1日下午,实践团队转赴核学院。
图4:实践团队成员与兰州大学核学院教多强教授合影
活动伊始,核院老师潘多强带来主题为《先进核能,零碳未来》的报告,深入浅出的为实践团队讲解了我国能源现状、核电发电情况以及核能发展未来。潘老师指出,“双碳”的推行会加速能源结构的优化,清洁能源的比重会日益增高。核能因其高效、清洁、经济、安全等特性,被认为是解决“双碳”问题的一把钥匙。
图5:兰州大学核院潘多强教授带来主题为“先进核能,零碳未来”的报告
谈及核能推广,潘多强老师坦言,“邻避效应”与核污染是目前核发展的较大阻力,改变群众的观念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目前兰大核学院已经开设的核能通识课程、制作《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宣传片都取得了广泛认可与好评。核学院吴王锁教授亦是出席各类公共讲堂,进行核能科普。“躬身入局,核以道和,消除核恐慌需要每一位核人员的付出,零碳未来需要‘ 核’你一起向未来。”潘老师总结道。
支部共建共话“双碳”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气科学专业、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创新绿色发展,谱写双碳新篇章的重要领域。学习参观后,实践团队与来自大气学院气候学系教工党组织、大气学院博士党支部以及核院前沿中心第一党支部的年轻学子,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围绕双碳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董镇鲛同学以“传承西迁精神,让旗帜永恒飘扬”为主题,向兰大的师生讲述了四年西迁路的风雨艰辛。“从1959年到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始终厚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扎根西部,为西北地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身为新时代交大学子,我们会让西迁精神的旗帜永恒飘扬!”董镇鲛同学慷慨激昂的话语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党员。随后,核院前沿中心第一党支部副书记边宇博介绍了兰大核院发展路,“核能会是我国推行‘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躬身入局,核以道和,我们一定会还祖国一片‘兰’天。”;西安交通大学黄婕同学分享了太阳能制氢相关知识;大气学院博士党支部常明恒同学则介绍了支部成员扎根西部,坚守奋斗,前往大西北进行测量的历程……
图6:西安交通大学董镇鲛同学带来主题为“传承西迁精神,让旗帜永恒飘扬”的报告
在热烈地讨论中,支部共建落下帷幕。团队成员感慨道:“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和讨论,扩宽了我们的视野。‘双碳’的推行需要各领域齐心聚力,虽道阻且长,但有这样一群‘碳’路者,有这样一群充满干劲的年轻传承者,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图7:支部共建合影图
结语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依托手段,创新需要无数科研人员扎根在自身领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磨难,双碳的推进需要各高校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和青年学子成为“碳”路者,用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不负韶华的奋斗信念,用精勤、敦笃、果毅书写当代中国双碳故事。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关于中国的“双碳”故事一定会响彻国际社会!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