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延安市调研延安精神对于当地的发展和影响。本次调研在取材于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红街、枣园,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采访、问卷以及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了延安精神对于当地乃至整个社会的渊源影响。
摄于延安代表大会名录石碑
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血脉里的温良与谦逊,而先进的中国人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我们是文化的接受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延安,作为拥有深厚革命历史的城市,红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在哪些地方起着作用,又有着怎样的体现,而人民又是如何宣传红色文化,如何保护红色旧址,使红色文化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此次的调研便围绕着这些问题徐徐展开。
摄于纪念馆门口的红星
来到延安后,发现延安红色文化具体体现在社会中,可以是纪念馆,可以是先辈们的居住旧址,也可以是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点。
团队合照
同时延安红色文化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地政府以红色文化作为涵养初心、滋养灵魂的营养剂,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让党员群众深刻了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开拓前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信和底气。
拍摄于纪念馆内
延安红色文化在政治建设中也具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它是一种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政党文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因其所孕育的延安精神的特点,其所具有的指导性作用,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价值取向、崇高思想品德、艰苦朴素工作作风指导党员的工作。
拍摄采访画面
调研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将近80%的人对延安红色文化仅仅略知一二。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红色历史缺乏一定的了解,这说明在人们心中,还没有形成对红色文化深刻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也侧面地反映出了延安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的结合还不够深。
解决方案
可以加强联合,增进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延安的经济发展,如打造旅游特色城市,通过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发展文化互动项目等。
例如:
1.结合数字传媒,创新宣传平台,线上积极借助各类多媒体平台,在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中,建开设数字展览、在线教育专栏;
2.生活化宣传,渗入百姓生活,不局限于说教授课,可以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实现提高人民认同感和感受力的目的;
3.加强红色互动,深化思想教育,可以深度开发红色资源,比如红色旅游、红色主题公园、红色体验项目等,让人们更容易与红色文化产生互动,成为一种社会实践。
对比于其他红色景区,延安市在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均有长足的发展,利用多元化的宣传及建设方式,延安红色文化已经走出国门,成为海内外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游客来延安旅游,除了感受延安独特的红色风情外,也对中国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