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研乡村的非遗产业品牌声誉,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新城区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前往秦岭小峪口,开展关于非遗文化品牌数字声誉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探寻非遗文化更多的宣传方式。
图为实践团合照
2020年起,小峪口村村委负责人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通过盘活废弃宅院、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打造集非遗传承、农旅融合、文创发展为一体的小峪口村“非遗乡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本次社会实践团队选择小峪口村为目的地,正是想深入了解此地的非遗乡集,感受秦腔脸谱的魅力,了解泥叫叫的制作过程,体会非遗之美。
图为实践团前往小峪口村
本次在小峪口的实践活动为期三天,实践团成员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品牌声誉对其的影响,探索其影响机制,通过与村委、游客等的交谈,实践团成员发现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实践团队首先前往“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观看了精美的泥叫叫展品,体验了泥叫叫的制作。体验结束后实践团队对来此处游玩体验的游客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实践团成员发现大多数游客是想体验当地的非遗制作和观看非遗产品,了解非遗文化,并且了解到游客多是通过小红书等互联网渠道了解到“泥叫叫”,通过网友的分享加深了来这里的想法。
图为实践团邀请游客填写问卷
实践团接下来去往秦腔脸谱传习所,拜访了秦腔脸谱第四代传承人陈耀武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了不同的脸谱颜色和不同的脸谱画法反映着不同的人物性格。根据陈师傅所述,曾经因为信息传播的局限性,脸谱的画法只能通过演员拜师学艺才能掌握,而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秦腔脸谱传承人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渠道上传脸谱的画法,教人画脸谱,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秦腔脸谱,将这项非遗技术传承下去。
图为师傅向实践团介绍脸谱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认真负责,积极参与,不仅亲自体验了泥叫叫的制作过程,参观了秦腔脸谱传习所,而且也感受到了小峪口的风土人情。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