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三下乡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西北大学探寻华阴振兴密码活动

西北大学 2023-08-16 浏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2023年7月18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探寻华阴振兴密码”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李娉的带领下来到陕西省华阴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通过考察调研、参观学习、切身体验等方式,了解到华阴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01追溯历史,回顾光荣岁月

回望来路,聆听红色故事。此次实践活动中,“信火相传,强农有我”探寻华阴振兴密码实践团队来到了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讲解老师的引领下踏入院史馆,馆内陈列着珍贵历史文物,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队员们深刻领悟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先辈们不畏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队员们表示必将把此次社会实践所习得的经验与精神应用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wps_doc_0.jpg

图为队员进入馆内参观学习

02实地考察,洞察民意民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围绕华阴市先后踏入亭子村、华山村和东宫村,探索乡村脉搏,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华阴市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诉求,坚持精准发力,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成绩斐然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走基层采访沟通等方式,详细了解各村在农业民生党建等方面的发展现状

“乡村建设”典型岳庙办亭子村

实践团队来到亭子村。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居民,深入了解村庄的发展情况,对村庄的历史、现状和农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广和扎根,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wps_doc_3.jpg

图为亭子村村长为队员介绍村子发展情况

乡村旅游”典型华山镇华山村

探寻华阴振兴密码实践团队深入华山村,与村长进行细致交流对华山村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据村长介绍:“山村位于华山景区腹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挖掘第三产业能力打造了以客运业和住宿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华山村的民宿在经营规模、人员管理和套房住宿情况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

wps_doc_5.jpg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长进行细致交流

“天下杨氏第一村”东宫村

初至东宫村,眼前所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实施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队员们通过与干部沟通对村庄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东宫村的杨公祠进行参观学习,“四知”文化再现了杨氏家族的清白遗风。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家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wps_doc_6.jpg

图为实践团队同村长交流村落发展情况

在对各村子深入了解后,队员们深感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号召下,队员们纷纷表示会利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珍惜这次参与乡村振兴的机会,实现个人价值,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3非遗传承,探寻文化之魂

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华阴老腔

实践团队通过近距离观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体悟传统文化最原始的魅力和韵味,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与表演艺术家们的沟通交流中,队员们认识到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深挖非遗价值,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

wps_doc_7.jpg

图为华阴老腔艺术家精彩表演

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烙画

队员们又近距离观赏了“火针刺绣”华阴烙画,了解其复杂工序、独特的烙具及高超的运烙技巧。在精美的烙画作品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会作品中渗透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队员们意识到要珍视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力量,将其作为重要的乡村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wps_doc_1.jpg

图为席军峰老师向队员展示烙画

04校企合作,共创实践篇章

团队成员们来到华山游客中心,积极实践参与志愿服务,主动负责秩序维护工作,确保游客有序进入景区,避免发生拥挤和混乱的情况,并利用所学专业为游客进行旅游体验调查和防电信诈骗的知识普及,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wps_doc_4.jpg

图为队员在华山游客中心执勤合影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上,指导教师及两位学生代表就活动内容、活动计划、活动成果、心得体会等方面做了汇报发言。华旅集团团委书记耿鑫对华旅集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西北大学团委书记刘博,文体与社会实践部部长杨立强分别就社会实践的意义、收获和感悟发表了讲话。坚定了实践队队员用实际行动服务基层的决心,努力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wps_doc_8.jpg

wps_doc_9.jpg

图为华阴老腔表演艺术家讲话

wps_doc_10.jpg

图为西北大学“探寻华阴振兴密码实践队”指导老师李娉讲话

wps_doc_12.jpg

wps_doc_11.jpg

图为西北大学“探寻华阴振兴密码实践队”学生代表发言

wps_doc_13.jpg

图为华旅集团团委书记耿鑫讲话

wps_doc_14.jpg

图为西北大学校团委文体与社会实践部部长杨立强讲话

wps_doc_15.jpg

图为西北大学校团委书记刘博总结讲话

最后,西北大学同华旅集团签约建立实践基地。近年来西北大学同华旅集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华旅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这一契机,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了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力争成为陕西省校企合作的标杆和典范。

wps_doc_2.jpg

图为西北大学同华旅集团建立实践基地

百年接续奋斗,百年凯歌前行;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充满理想和担当,无论是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竞赛,还是文化艺术展示,青年一代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表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塑造者。铭记历史,把握现在,为更加美好的未来接续奋斗,用青春的力量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任柯洁
相关文章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