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三下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平台,使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责任意识得到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推动了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也为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赋予了新意义。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加入了资源环境学院赴合阳县同家庄镇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民意,在实践中出真知、明真理、促发展。通过实践走访西同鞮村,发现其发挥其优势食用菌产业,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化助力下谱写着食用菌产业发展新篇章的奇迹。
在蝉鸣声声的炎炎夏日,迎着火热的骄阳,调研团队前往了西同鞮村,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走访过程中,资环学院的领导、老师们与实践队成员均受到热情招待。村支书李学民为大家系统介绍了食用菌种植生产情况以及销售情况,我们认真听着村内食用菌的发展历史:从2018年开始,村委会成员带领村民们筚路蓝缕,从第一期的搭建食用菌种植棚、第二期的建立冷库到后来建立香菇菌棒车间……西同鞮村截至现在共建成食用菌种植棚206亩,逐渐在振兴方向上探索出一条道路,村民致富之梦的轮廓也越发明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问到返乡原因,李学民书记动情的说:“因为我是党员!”光荣的身份让他化身基层堡垒投入战斗一线,胸前闪闪的党徽让他满腔热血为乡亲们送去改善生活的汩汩清泉。正是因为心中有人民,所以党员干部们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李书记自掏腰包承担大部分费用为村里建设食用菌产业园。虽然早期发展经历坎坷,但如今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已经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村民提高了生活水平,年轻人更愿意留下来了……这些也都让李书记绽开了笑容。平凡中孕育伟大,细微处更显深情,正是有李书记的保驾护航,西同鞮村才有当今的快速发展与未来的万里前程。
2021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将“乡村振兴实践团”作为重点申请团队单列,着眼于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向广大乡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乡村,组织开展科技支农、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不仅感受了西同鞮村在李书记的带领下焕发的生机活力,更感受到了党的真抓实干领导下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下乡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会了我成长,让我更加了解“乡村振兴”的真谛。帮扶在左,团结在右,走在乡村振兴路两旁,随时播种,静待花开。一路走来,成长领悟的花香弥漫。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