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7月12日,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的"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来到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进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中,队员们通过参观文化馆展览、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增长了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和老师们了解到馆内展览背后的故事,并学习到陕西省的传统手工艺技能,例如陕西剪纸和陕西合阳县面花等。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非遗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图为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展馆内展览。
本次实践不仅增加了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而且让队员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队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和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员们观赏剪纸作品。
文化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推广者。它有着丰富的文物藏品,展示通常也由物件构成,但是博物馆的展示并非只是物件、展品的简单堆积和摆设,而是通过精心选择、合理排列来表述传统。从而更加生动且直观地增加传统在现代的可理解性。
实践结束后,计算机学院的"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对参观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实践走访进行总结讨论,并分享个人感受。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实践结束后进行总结整理。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合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社会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并不代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进步。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利用好文化馆等媒介去了解、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化强国之势才能蔚为大观!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