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感大鲵栖息风光,谱为民造福华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3-08-15 浏览:

村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有重要的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汉中市城固县乡村振兴及大鲵养殖实际情况,2023年8月1日至8月15日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汉中市城固县调研大鲵实践团来到城固博物馆张骞墓、陕西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城固县小康源大鲵养殖厂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团队来到的城固县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具备繁殖大鲵得天独厚的条件。城固县位于秦巴山区最核心的区域,城固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的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幽,因而成为野生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

坚持党建引领,规范产业发展

8月1日,团队前往汉中市城固县参观城固博物馆以及张骞纪念馆。参观过程当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张骞从长安出发,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城固是张骞的故乡,团队成员前来瞻仰这位伟大的先行者,感受张骞不畏艰难、艰苦卓越的探险精神,开拓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放精神,影响和启迪着团队成员。

blob.png

调研队参观张骞墓

blob.png

blob.png

调研队参观城固博物馆

在古代历史上,丝绸之路联系起众多亚欧非的国家和城市,共同构成了一幅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画卷。此次调研使团队成员意识到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创造值得尊重的未来。两千多年来,张骞的精神一直沿袭到今天。他英勇无畏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一直为世人所赞颂。

8月5日—8月10日,团队来到了陕西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访陕西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其在大鲵养殖和大鲵系列产品研发领域的科技建设情况。通过观察其生产设备、生产线和科研实验室,掌握公司的生产技术、研发能力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而后,我们将进行访谈调查,与公司的管理层、科研人员以及农民合作社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乡村振兴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回应。通过访谈,我们将获取他们对大鲵养殖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战略的规划等信息。听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不得不感叹大鲵对汉中旅游文化构建的价值。通过在公司的调研团队深入的了解到了大鲵的作用以及它可以作为日常用品和食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团队收益匪浅

blob.png

调研队一行在山西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blob.png

调研队一行在山西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影留念

立足生态优势,推动产业繁荣

8月10—15日,团队赴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小康源大鲵养殖场开展调研活动。在养殖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谈,走近大鲵的日常生活,了解了大鲵繁殖情况,参观了大鲵生产链。在实地考察中,团队发现汉中地区的大鲵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养殖户们在汲取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一些养殖基地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大鲵的繁育和遗传改良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养殖品质。通过与养殖户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鲵养殖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农民转而从传统农业转向大鲵养殖,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条件。

除了经济效益,大鲵养殖还带动了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如饲料生产、加工业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些养殖基地还开设了农家乐、旅游观光项目,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还了解到汉中地区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红色历史。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养殖基地还将红色元素融入养殖场的建设和宣传中,打造了一批红色主题的旅游景点和农业体验项目,增强了养殖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依靠人才创新与技术支撑,城固县加快建设“智慧渔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渔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渔业迈进。在此背景下,大鲵养殖户以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大鲵养殖业,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实时监控系统、自动投饵系统、自动增氧系统等,传统大鲵养殖业逐步向现代渔业转变。通过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城固县加快了产业革新的步伐,推动了大鲵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提升了大鲵养殖业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城固的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数字化渔业的发展也为大鲵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调研队一行前往城固大鲵养殖场调研

blob.png

调研队一行采访当地养殖户

团队成员都近距离感受大鲵的栖息环境,用大鲵养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真正实现了课本所学皆为其用。团队将结合汉中地区的红色精神传承,通过对红色历史文化遗迹的参观和红色先辈事迹的学习,体悟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其与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探讨如何在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推动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用青春坚强的臂膀扛起时代的重任,用青春的面庞装点祖国的容颜,用优美的笔触书写壮美的诗行,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担起时代的重任,将个体的人生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为国家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邱桂萍 王嘉
相关文章
西邮学子深耕作风实践, 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西邮学子深耕作风实践, 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Labubu现象背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Labubu现象背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乡间,展望未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乡间,展望未来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凤翔槐北村开展三下乡支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凤翔槐北村开展三下乡支教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