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回首历史长河,书写瓷都新篇章

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实践团 2023-09-01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拾遗计划”社会实践团队赴铜川市对耀州窑开展“千年耀瓷,窑火不熄”社会实践调研系列活动。

第一站 走进耀州窑博物馆,触摸耀瓷的前世今生

   耀州窑为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甚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黄堡因宋时辖于耀州,故名为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该窑创烧于唐代,宋代鼎盛,金元续烧,明转陈炉诸窑,延续烧窑时间长达1400年。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享誉中外的耀州青瓷,从黄堡镇走入宫廷,畅销大江南北,并通过内陆“丝绸之路”及海上“陶瓷之路”远销域外,一度成为国内窑业翘楚。  

第二站 穿越千年古镇 感受耀瓷魅力

  “罐罐垒墙,瓷片铺地”的独特油画风貌,折射出陈炉古镇千年制瓷产业历史的文化积淀。这里瓷坊陶吧星罗棋布,与古窑场遗址交织。“千年遗址幸欣逢,十里窑坊举夜明”这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存的制瓷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

寻访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耀州窑自创烧后每个时期都反映着人民的需要,宋朝社会经济稳定,于是耀州窑在器型、刻花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民国时期则更倾向于日常用瓷的烧制。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的发展更加全面,从日常用瓷到藏品陶瓷均有烧制。现如今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遗,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铜川市也以打造“一带一路”新瓷都为目标,正不断加速构建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和中国瓷文化新高地。

第三站 唐宋瓷业文化基地 留存千年的制瓷技艺

7月26日,实践团走进耀州窑产业园区,一探千年耀瓷的传承和发展之路。“选泥、揉泥、拉坯成型是耀瓷制作技艺中最基础的流程,再加上打磨、刻花、烧窑、出窑等等,始烧于唐代的耀州瓷,需要至少70道工艺才能制作完成。”正在工作的师傅边忙碌边向记者介绍道。底盘旋转,师傅们心、手、眼并用,泥料在他们手中幻化成型,耀州瓷的制作技艺靠着一辈辈艺师手把手地传承下来。  

几百年前,黄堡街道几乎家家都从事陶瓷行业。然时过境迁,工匠们纷纷转行,耀州窑日渐没落。 但近年来,铜川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吸引了多家陶瓷企业入驻,陶瓷制造业则悄然间再次兴起。 

“青花粉彩誉宋元,十里窑场不夜天。”耀州窑过去的辉煌亦是今朝腾飞的前序,千年耀瓷,正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小萱菜奈
相关文章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抱龙村调研纪实 2025 年7月中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围绕民生保障、乡村

踏访潼关探遗珍,建院青年护文脉 —— 西安建筑科技大

踏访潼关探遗珍,建院青年护文脉 —— 西安建筑科技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