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团队深入耀州窑全产业链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青春力量、青春视角助力非遗文化焕发活力。2023年7月23日至29日,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团队赴陕西省铜川市围绕耀州窑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主题,开展学习实践调研系列活动。
探访陈炉古镇,读懂千年耀瓷
7月25日,拾遗计划团队来到位于铜川市印台区的陈炉古镇。这里是宋元以后唯一尚存的耀州窑制瓷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
“罐罐垒墙,瓷片铺地”的独特油画风貌,折射出陈炉古镇千年制瓷产业历史的文化积淀。这里瓷坊陶吧星罗棋布,与古窑场遗址交织,团队成员专程寻访明代秦王府琉璃厂遗址,感受古代耀州窑制瓷产业的兴旺。
“我们现在有耀瓷工艺制作展示区、产品展览区、陶艺体验区、技能培训区四大功能区,形成集参观、学习、制作、体验为一体的特色瓷坊。”陈炉古镇李家瓷坊负责人李忠楼这样向团队成员介绍道。
团队成员先后调研了以李家瓷坊、王家瓷坊为代表的陈炉古镇本地传承的制作耀瓷的瓷坊。这里基本形成以传统手工精品、现代工艺产品等为主体的制瓷产业格局。
调研现代产业园区,共话耀瓷产业发展
7月24日,拾遗计划团队到耀州窑文化基地产业园区实地调研。据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基地主要以文创旅游、传统陶瓷、先进陶瓷、环保建材4个产业为核心。
团队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文化旅游局局长庞永杰座谈交流。他介绍道:传统陶瓷产业园要打造集耀瓷产品加工、生产服务、要素配置、展示交易及相关衍生产业于一体的中小型陶瓷产业孵化基地。而先进陶瓷产业园则构建以陶瓷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和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
7月26日,拾遗计划团队来到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调研。“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耀州瓷文物复仿制品、工艺美术瓷、礼品包装瓷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出口等业务,年产量20多万件,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是耀州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唐宋陶业艺术总监、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梁亚萍老师向团队介绍道。
团队调研发现,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已建成资源共享、特色鲜明、艺术风格多样、各项功能齐备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这里入驻的陶瓷相关生产企业及工作室有十几家之多。
经过此次深入调研,团队成员真切感知到耀州窑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走入大众视野。贡献青春力量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振兴,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团队永远在路上!
![]()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