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等若干问题,7月28日至8月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启凤翔·传新声”泥塑探访实践队,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进行调研。这次调研的主要目标导向是总结和深挖凤翔泥塑的“时代价值”,探索将其转化为讲好“陕西故事”、树好“中国形象”的潜力优势,进而通过“陕西智慧”“陕西方案”为我国推动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同时,这也是西外国关学生立足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生动体现。
一、凤翔泥塑村概况
凤翔彩绘泥塑历史悠久,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六营村则是当今凤翔彩绘泥塑的主要产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其第六营驻扎村中,六营村因此而得名。营中有江西士兵会做陶瓷品,利用本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兑水和泥,制模捏出泥制品。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能工巧匠之手的塑造,六营村因彩绘泥塑而享有盛名,这便是六营泥塑村由来的历史传说。
二、凤翔泥塑实地体验
(一)初入六营村
踏入这个古色古香的村落,我们就发现了路边的土地堂。这里的民俗氛围随处可见,各家门口供奉着土地神,户门上张贴着门神,一条笔直的大道贯穿整个村落;门户对开,前门是商铺,后门则尽享田野风光,充满了淳朴乡土的气息。
(二)了解泥塑作品
在实地探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凤翔泥塑具有“三分塑,七分彩”的特点,即泥塑呈现大致形态。而造型的立体感主要靠线条勾勒和色彩装饰,画法“随机应变、随方就圆”,灵活而无止境。凤翔泥塑共有三大类型——立体造型、挂件与人物。其中,立体类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的形象,挂件有动物脸谱、人物故事等。人物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调研发现,凤翔彩绘泥塑利用创作毛稿制模、翻坯,再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形态主要与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动物和玩具,以及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有关元素。
在欣赏样式繁多的凤翔泥塑的同时,我们发现除了传统彩绘凤翔泥塑外,还有一些以白色、金色或红色为底,用黑线勾勒的泥塑样式,更彰显独特个性和欢快喜庆的氛围;同时,也有新式泥塑结合凤翔马勺形制,采用丙烯颜料绘制。在注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时代,泥塑手工艺者们也在不断尝试将传统泥塑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造型与画法不断变化出新。
(三)泥塑绘制体验
在中国泥塑体验园里,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亲手体验了泥塑的绘制过程。脑海里回想着那些手工艺者勾线时的粗细曲直和描纹皴染,看起来随性惬意,但实际操作却让我们状况百出,好在有工作人员的鼓励和指导,才有了一件件独属我们的泥塑作品。
三、心得体会
(一)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六营村的泥塑制作和传承在过去有着家庭作坊式的特点,而今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文化传承观念的改变,泥塑手艺的传承也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的小范围里。村落的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泥塑生产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率,其产业化为村落带来致富的机遇,也扩大了凤翔泥塑在全国的影响力。另外,凤翔泥塑村的青年人才外流问题也需要加以重视。泥塑传承创新离不开青年助力,要发挥青年在乡村人才振兴中“蓄水池”的关键作用。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加强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如今,以凤翔泥塑非遗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成果巩固,发展地方对外交流和外事能力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这更需要青年一代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凤翔泥塑的传承和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舞台。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