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4日至5日中午位于汉中市沙坪村三、四组苍儿崖沟谷后部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洪水与山石一起喷泻而下冲击出长约510m,宽约130m厚约10m,体积约45万m3的泥石流区域,造成4户群众,16户房屋损毁,造成汉山区域直接损失约7687.5万元,所幸并无人员伤亡,受灾群众已安全转移至指定地点。
为对于灾情更细致更深层次的走访调查,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岭南先锋队”实践团于2023年7月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再次踏进汉中市南坪村对现场调研,对住户走访调查。
首先驱车到达目的地后经过一段步行就能看见遭受泥石流侵害后房屋被冲刷的痕迹,窗户被泥石流冲击的已经脱落,屋内家具设备已然看不见已被淤泥全部堆满,从图片中看左侧的房屋被泥石流全部冲刷倒塌淤泥堆砌至4米多高,墙面的裂痕从冲刷严重一侧向右延伸。
图为成员们对受灾较为严重的一户进行观察取证。李冰 摄
然后沿着泥石流被冲刷的地方一直向前进,看见了政府部门正在修筑的导流渠,这条渠是根据当时泥石流受灾情况与地形地貌特征来判断修筑长度、宽度与位置,在图中明显可以看见导流渠中建造了类似于阶梯式的地段,主要当地的土质是以粘土夹碎石的堆积,结构松散,所以对于泥石流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图为后期政府部门修筑的导流渠。赵欣瑶 摄
随后跟着老师一路来到施工场地,在这里抬头向上望去就可以看见泥石流的始发地山体较高地势陡峭,产生于上靠笔直的陡崖,中部为缓平的凹形斜坡下为陡坎,平均坡度大于50°,中部堆积有大量石块仍有未知风险,还需继续加强防护。
由于施工场地上方行人无法通行,所以返回村中通过村民口中来了解当时的情况与后续相关政策。
通过走访调查,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当时泥石流爆发在中午,村民们都前后听见山上传来一声哄响,泥石流顺着山沟向种满庄家的地倾泻而下,当地村委会在微信群中发送让村民尽快撤离的消息,村民们都急忙从家中逃走,所幸灾后并无人员伤亡,当地政府也是第一时间让受灾地区的村民转移至安全场所休息并配备一系列的日用品,政府为以便于村民的舒适程度,通过协商为受灾区域的村民每月定期的钱款到城中租房,并且给予每户受灾房屋一定的补助金修缮房屋,在此后的大雨时期政府也会派相关人员引导大家离开受灾场地以防事故发生。
在这些村民的口中了解到了灾难的无情,一场大雨将大部分房屋庄稼全部掩埋,以前平静的村庄因为一场大雨变成受灾重地,导致村民在大雨时总是心惊胆战,因为这场泥石流灾害烙下深刻的印记,然而政府的无条件支持和灾后的帮助成为了他们坚实的臂膀,在他们脆弱之时伸出援手,让他们在对于此类事件的发生时没有后顾之忧,真正的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正在交谈当时泥石流爆发情况。冯星斌 摄
图为团队成员张贴地质灾害宣传海报。冯星斌 摄
在此次三下乡的活动中团队成员都情绪高涨,细心观察与积极提问,老师也是细心讲解耐心回答同学们所提问的各个问题,沿路上还给讲解各种自然现象与相关措施让成员们受益匪浅。
当地村民很是热情,由于不太了解当地方言总是让他们重复的说同一句话但是他们仍然不厌其烦地为成员们讲述,有时还很热情地为成员们提供座椅和茶水,从这些事情团队成员们都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通过对于灾情的全面了解后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生态文明思想,灾难虽是无情的但这同样也是人们所犯下的错,植被的砍伐,资源的浪费这都是在将人们一步步推向自己的陷阱中去,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是每个人所要根植的,如何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无论是汉坪村的村民还是任何深受灾害伤害的村民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土建学子,我们更应将专业知识根植于国家民生安全上去,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前方的路前辈们已经为我们铺好,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奉献出我们的青春力量,要尽心尽力的去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来解决现有问题,将各种基础知识传道每家每户中去,更甚者可以竭尽所学用智慧攻克难题,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
通讯员:李冰 赵欣瑶 冯星斌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