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本土奶羊产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阎良区羊产业发展科技支农服务队在安小鹏研究员的引荐下来到西安市阎良区中国奶羊5G智慧牧场进行调研学习,感受科技养羊。
步入园区,整齐划一的厂房、干净卫生的圈舍,羔羊智慧哺育设备、电子耳标、智能项圈,生产采集、产奶采集……“智能硬件”+“智慧软件”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给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标注着“科技兴农”的符号。
图为实践队在5G牧场内听讲解
据介绍,始建于2022年3月的陕西秦龙良种奶山羊5G智慧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占地面积150亩。今年5月下旬建成投用后,预计年存栏基础母羊1万只,每年产出鲜羊奶7000余吨。通过推广应用5G智慧养殖技术,项目将通过提高奶山羊养殖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现奶山羊养殖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化奶山羊养殖牧场。
图为中国羊初乳源产地
工作人员从手机端演示了奶山羊5G智慧养殖系统操作,管理平台实时存储并分析牧场各系统的各项数据。通过平台智能分析管理牧场,从而达到自动化数字管理的目标。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进一步激发了服务队成员对奶羊与羊奶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将问题带入企业,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更好地拓宽视野、展望未来。
图为实践队听生产机器相关介绍
十分吸睛的圆盘状挤奶器是从德国引入的GEA AR100位转盘式智能挤奶系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奶山羊挤奶器设备,该设备专为奶山羊挤奶设计,每100只羊从清洗到完成挤奶用时仅需10分钟。看到如此高科技的养殖设备,使服务队成员对企业的生产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增强了服务队成员在科技富羊领域有所作为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参观转盘式智能挤奶系统
讲解员讲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的专家教授经常到公司进行技术指导、经验传授,西农的科技力量也进一步促进了陕西本地奶羊产业的良性发展。
图为实践队在5G智慧牧场合影
本次奶羊产业调研是一次别具意义的实践之旅,让服务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陕西本地独特的奶羊产业文化,亲身领悟了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激发了成员们对科技强农中智慧牧场的深刻思考。“羊”帆起航,西农学子在行动!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