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党史调研团赴陕西汉中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温百年党史 2023-08-18 浏览:

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党史调研团队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城固县博物馆                   

       图1实践团队在博物馆内外合影

 城固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全县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09处,各级文保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300余件,尤以铸造精良、纹饰独特的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博物馆后更有出使西域、凿空的博望侯——张骞之墓

实践队成员依次参观了城固县博物馆以及张骞纪念馆,从汉上明城、叩问宝山、城固出土青铜器的特史,到西北联大在城固、现代城固。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城固县源远流长的沧桑巨变,博大深厚的文化传承


图2在博物馆展览的青铜器等文物

 

两汉时期这里诞生了邓先、张骞、李固、杨王孙等历史名人。张骞以大无畏的精神,凿通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最早的陆路交通线一一丝绸之路,从而促进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华夏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城固县还依托张骞墓世界文化名片,科学规划了张骞文化园。

图3实践团合影

抗战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在此坚持办学八年,保留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文脉。

 

图4西北联大在城固

图5 西北联大相关高校

 西北联大还为国家共培养出9257名科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院士16位。西北联大与我校有很深的渊源:我校土木市政建筑等是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组成的一部分

图6实践团前往张骞墓

最后调研团来到凿空西域的博望侯——张骞墓,来缅怀这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实践团在博物馆馆员专业的讲解下观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并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参观城固县博物馆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接触历史文物和资料,进一步激发了成员们的爱国情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实践团成员为先人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所深深感动!

责任编辑:郭梁
相关文章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