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辽宁省沈阳市山河村、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2023-08-18 浏览:

近日,我们实践团怀揣着对农业发展的热忱,踏上了辽宁省山河村、陈相和丰收村的土地,开展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辽宁省农村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促进乡村经济的腾飞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探访山河村

实践团踏足山河村,眼前所见的整齐干净的乡村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成员。沿着乡村小路行走,道路两旁种满了五彩斑斓、品种繁多的鲜花,犹如一个绚丽多彩的花园。首先,实践团来到了一位农户家中,农户热情地接待着实践团,并带领参观自家的农田。这个村子大面积种植玉米,只见眼前一片片无边无际的玉米地,金黄的玉米已经结实了,随风晃动的玉米穗为乡村增添了丰收的气息。这位农户还种植了花生、大葱、南瓜、茄子,还有两个大棚的西红柿,此时的西红柿大多数还是青色,尚未成熟。农户又驱车带领实践团来到了邻居家经营的少山钓鱼山庄,这个山庄就隐藏在玉米地旁边,一进大门,首先可以看到三四个很大的鱼塘,有很多游客在体验钓鱼的乐趣。除了鱼塘之外,实践团还发现这个山庄提供着多样的娱乐项目。他们看到越野车迎风驰骋,马儿在绿草地上欢快奔跑,农家乐迎来了一片欢声笑语。还有露营烧烤区,孩子们与小动物亲密接触的动物园,这些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构成了这个农村中新型特色农庄的独特魅力。


image.png

这一切让实践团成员们惊叹不已。实践团的成员深深地意识到,如今的新型农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被贫困和落后所笼罩的景象,而是一个经济多样发展的综合体。这些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农业旅游项目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参观了多家农户的农田后,实践团向农户和村委干部发放了关于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报告了解到当地农业发展的大体情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物种植:调查发现,农户主要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少数农户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如果树和蔬菜。

农业技术:大部分农户仍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农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需求较大。

农田管理:大部分农户在农田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耕作技术不够先进、病虫害的防治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等。

经过对山河村的探访与调查,我们实践团充分体会到当地农户和村委会对我们团队的热烈欢迎,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调研任务。


image.png

探访陈相

在农户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当地的大棚种植基地,在大棚中,见到了众多蔬菜品种,其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西红柿,第一次进入大棚我们带着新鲜感边观察边询问边记录,在那里我们学到了西红柿的种植、培养、采摘等技术。并了解了很多种植园区的相关信息。

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好”的特点日益明显,在利益的推动下,园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已属必然;园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一些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可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根据了解当地政府在春耕备耕阶段展开了一系列政策,更好地助力“三农”,进一步推动陈相地区农户的发展,苏家屯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陈相信用社驻村金融助理积极对接陈相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联络作用,为陈相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桥梁”。并提供贷款解决了陈相地区农民的燃眉之急。

经常能看到新闻上的农业创新发展,而这次的实践让实践团对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实践团感受到大部分农业生态环境虽然仍有不完善之处,但农户对资源循环方面的重视逐渐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增强。当然,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助推农村农业发展。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守护好土地的基础上展现出更多的农业价值,更好的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

image.png

探访丰收村

在这里,相比于上一个村子不是一片接一片的大棚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尽头的田地,这里没有大棚,看得到的只有一片广阔的土地和作物。通过实地探访,得知此村庄种植品种繁多,不只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还有绿茄子,紫茄子,辣椒,地瓜,花生,南瓜,豆角,西红柿,大葱等等。此外,刚到达该村庄大家便能感受到浓浓的土地气息,离不开遍地的农家肥。

image.png

在这座小小的村庄里,生态、绿色的特点提现地尤为突出。感受最明显的便是丰收村田地旁叠放着大量的动物粪便。该举措成功地节省了农作物化肥支出,极强地将农业与畜牧业结合在一起,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探访中了解到,每位农户拥有十亩左右的地,种植最多的还是玉米和茄子。其中,茄子只需要一小部分种子便能获得极高的产量,因此,茄子是当地许多农户耕种的第一选择。在村民们的热情配合下,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当地的气候比较干旱,很少有气象灾害例如洪水等发生,并且村民具有良好的防灾意识,每天会提前收看天气预报或收音机了解天气,因此很少受灾。由于每户所拥有的土地不是很大,没有农业机械的痕迹,没有经济基础推广农业机械化,全部耕种过程依靠手工,并且很少有农户再聘用农工。

image.png

 



责任编辑:现代化基础农业状况调
相关文章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