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社会实践“同心振乡”队系列报道之总结篇
——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继续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理念,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开展以”厚植绿色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确保此次实践取得预期成效,队员们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调研地文化、产业、生态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筛选和研讨,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调研路线、调研方案、队员分工和应急预案等事项,为深入实践做了充足的准备。
共赴基层情,奉献振乡村
团队积极主动地联系合阳县洽川镇政府,在镇政府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邹锋辉的介绍下,初步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该镇主要以绿色旅游业为脱贫主力产业。依托当地旅游业、渔业及荷花产业等带动村民就业,不断增加产业结构附加值,例如村内设立合作社,民营农家乐等,并且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
学院党委副书记潘宇峰、专职组织员兼团委书记朱大松和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政府乡村振兴办党委副书记王彦荣特此召开座谈会,其主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调查研究的动力。在此过程中,强调了洽川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落实了以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哺于绿水青山。
人民主力军,共圆振兴梦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了解到当地打造特色鲜明的经济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和生态发展相结合,带动农民勤劳致富。
忆惜美莲,助农致富。艺美莲合作社作为洽川镇特色经济产业的突出代表,艺美莲合作社立足当地环境资源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发展特色莲产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艺美莲合作社这一乡村产业是洽川镇脱贫攻坚企业中的“领头羊”,也是乡村振兴企业中的“主力军”,在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综合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积极发展莲花培育产业,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拓宽了居民的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助农致富。景区产业链造福当地人民,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洽川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的发源地。洽川旅游风景区以中国文化和地理环境为轴,构建出“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的整体形象,辐射出文化复兴、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发展大道,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
守护美丽湿地,绽放绿色光彩
“同心振乡”实践队伍全体到达洽川湿地进行实地考察,团队参观了处女泉风景区和黄河景区,黄河之滨的自然风光迷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景区旅客负载量较大,对湿地风景观赏性和生态保护有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居民的共同努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需要全社会协同保护和治理,树立“拾起的是垃圾,传递的是文明和美德”的环保理念,才能确保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
团队录入并分析调研问卷、重温座谈精神、总结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宣传海报、公众号和社区讲座推广环境保护措施,最后团队进行全面的复盘,拟定实践报告大纲,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团队实践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要求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要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
学思结合,外化于行。
团队立足专业特色,聚焦合阳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现状,就河流污染现状、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地特色产业、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等问题进行调研。团队采取了河岸巡查、实地调研、填写问卷、开展座谈的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人民、企业等多方面的支持,应加强区域合作,共筑绿色发展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经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实践队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本次实践活动也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当代青年也可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走进基层、走进乡村,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练就真本领,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