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乡村教育、基层教育长足发展,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浪潮中。7月13日——15日,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乡’约盛夏,‘育’你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汉中市铺镇初级中学开展宣讲和调研活动。
(实践团在铺镇初级中学与师生合影)
推普一线,我们在行动。成员们来到学校后,稍作休整便走上教室讲台,为学生们讲解普通话的知识。“小老师们”不仅讲普通话的知识,同时用各种游戏和互动让他们切实应用普通话,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发音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实践团成员与班级学生互动)
(实践团成员组织学生进行“阳光朗读”活动)
守望历史,我们正传承。实践团成员走进班级一线,立足汉中的红色革命历史,先学习再传承,向学生们讲述着革命年代汉中沃土上可歌可泣的先烈和故事,讲述何挺颖烈士等一批革命儿女用鲜血和意志谱写的红色史诗。
(带领同学们学习何挺颖烈士的英雄事迹)
(学生们认真听讲)
文化传承,我们在接力。实践团“传统文化”小组成员走进课堂一线,用丰富的PPT、精彩的讲述将文化知识娓娓道来,在三尺讲台上将陕西这片沃土上孕育的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讲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陕西的历史古迹)
问道乡村,我们看新变。实践团成员在赴铺镇初级中学实践之前,广泛收集有关“乡村教育事业”的媒体报道、研究文献、专家建议、社会观点,制作具有高度概括性、深入针对性的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向实践地学生和老师印发填写,了解真实情况,挖掘有效信息。
(部分乡村教育现状学生问卷)
(实践团成员讲解问卷知识)
教育振兴,我们并肩行。本次实践团走进铺镇初级中学,深入调研乡村教育工作,与王建、蒋春霞等处在教育一线的优秀班主任和教学名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采访,为后续调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实践团中许多学生坚定了从教为师的理想信念。
(实践团成员采访铺镇初中王建老师)
(实践团成员采访铺镇初中蒋春霞老师)
乡村教育工作是国家乡村振兴事业整体布局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基层培养人才、创新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工作。铺镇初级中学是汉中市乡村教育事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学校,本次 “‘乡’约盛夏,‘育’你成长”实践团走进该校,是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多学科交融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一次实践体现,日后更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思想和智慧擦亮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底色,用言语和行动践行我辈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