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杨金云老师和百合提努尔·普拉提老师带领不同民族的7名同学共同组建“仙财石榴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石河子开展为期15天的“学思践悟二十大,财籽共绘同心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访基层民族团结示范点、参观博物馆、走访民族团结先进人物,探寻民族团结故事、体悟民族团结精神。
图为仙财石榴籽队于校训碑前合影
用眼睛发现民族团结成就
“仙财石榴籽队”在吐鲁番葡萄沟发现那里自然风景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葡萄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产业链延伸、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带动农民就业致富。
走进玛纳斯县平原林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通过聆听林场的发展历程和劳动实践,被一代又一代林场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在一花一木中重温了峥嵘岁月。
用声音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走进努尔丁书屋,聆听努尔丁大叔的故事,大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盏灯温暖人心,播撒书香的明灯。“财籽”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努尔丁大叔的优秀品格,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走进新城西门村,看到这里的每一个村民的幸福生活是各民族同胞共同奋斗出来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财籽”们纷纷表示要学习传承“湘妹疆娃”的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为队员们与努尔丁大叔合照
用行动弘扬民族团结文化
在吐鲁番博物馆参观和学习过程中,“财籽”们看到了馆内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有力诠释着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葡萄沟非遗集市参观学习时,与柳编馆负责人吾古力汗·吾普尔进行深入交流,“财籽”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乌鲁木齐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有的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展时,“财籽”们看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明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参观新疆国际大巴扎时,“财籽”们不仅看到许多新疆美食、新疆手工艺品、新疆乐器等其他众多特色产品,还看到各民族群众在这里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好画面。
在石河子参观“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时,“财籽”们了解到王洛宾先生的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民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是他,让大家从歌曲中认识新疆、了解新疆,拉近了新疆与内地的距离,促进了新疆各民族与内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参观“艾青诗歌馆”时,进一步了解艾青的生平事迹,重温其爱国情怀和革命斗志。
图为队员们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
短暂的“三下乡”不是终点,促进民族团结的脚步永不停歇。这里有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积极进取、感恩党和国家的老百姓,还有葱郁绿洲、碧蓝湖泊,瓜果飘香的美景。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承载着诗和远方的全部想象。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仙财石榴籽队”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唱响了民族团结的青春之歌。今后,“财籽”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石榴籽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成为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