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挺膺担当,延安大学数计学院“青春研习二十大,青年调查实践行”实践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往汉中调查研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知远方,用梦想点亮生活,用青春书写无悔华章,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昂扬奋发的姿态,争做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
一、校缘相依,文化交融
实践团前往陕西理工大学,与陕理工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陶茹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交流座谈。
陶茹老师对延安大学师生来到美丽汉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对他们来汉中后的生活及实践行程表示关心,也充分肯定了他们从陕北奔赴陕南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我院党委历来也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座谈的机会,加强两院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实践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随后为我院师生详细介绍了土建学院“携绘画之手,描乡村之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组成概况、实践地点、总体思路、实施方案及开展进度等并为延安大学的师生们推荐了汉中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的著名景点和文化产业。
马涛老师讲到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此次汉中社会调查研究,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特色“明德教育工程”之传统礼仪与道德品质培养计划、综合素质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和真实写照,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交流探索为契机,探索三国文化与红色育人有机融合,丰富在校师生的文化内涵。
二、苍烟古柏汉高庙, 落日荒茆韩信坛
实践团前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将坛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观赏途中,实践团采访到了一位来自广东游客,在采访中提到了刘邦历经磨难、屈辱、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他的成与败,功与过,得与失,令人感叹唏嘘。汉中拜将台是汉民族的起点,是汉文化的第一页,也是所有汉朝遗址的始发地和奠基石。若无此坛,焉有其它!
三、重温三国历史,领略文化之美
在汉中勉县武侯祠,马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诸葛亮大摆空城计的故事,并随着实践队成员看到诸葛亮弹奏的石琴,仿佛看到了诸葛亮老先生栩栩如生的一幕。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了一些游客,从他们的回答中足以见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实践队员对参观武侯祠的感受颇深,她表示武侯祠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并且环境十分秀美,在武侯祠她能真切地感受到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不愧是天下第一人。武侯祠所蕴含的历史令人叹服,因为那是智慧的结晶。
四、一祠敬诸葛,一镇品三国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河道船只,纵横交错,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实践团成员分别为大家讲述着诸葛古镇的故事,实践队员们看着建筑物,脑海呈现着往年的景象,感悟历史的宏伟。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要跟着先辈们走,体验古人的智慧,不能将这份财富丢掉。大学期间,同学们理应多去这些地方学习交流,感受文化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汉中社会实践,实践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知远方,用梦想点亮生活,用青春书写无悔华章,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昂扬奋发的姿态,争做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