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7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子赴米脂县高西沟村开展了“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绿色新赋能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以及红色文化革命精神,调查队员们一开始采取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随机采访村民。从村民那里,对高西沟的样貌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从1953年起,高西沟的四任支部班子三代人以水土保持为己任,在实践中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园、荒坡陡坬种牧草,塌崖烂畔种柠条”的做法,在生产实践中形成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用地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村党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发展、服务民生,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战天斗地,征山治水,从村民们的眼里,高西沟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可谓是改天换地,农民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
![]()
图为实践队员对村民随机路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接着,在去往党群服务中心的路上,实践团采访到一位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据这位党员爷爷所说,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高西沟村近几年通过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使得这个40座山、21条沟、久旱不收的地方变成梯田层层绕山头、座座坝堰锁住沟、坡地林草盖被子、沟渠打坝粮囤子的模样。高西沟村也培养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高西沟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和开拓创新的创造使得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近几年,米脂县民政府给村民每人补贴了两万块钱、十袋面、十袋大米和十瓶油;榆林市医院给老年人补贴两万三千块钱;善协会也给老年人生活给予许多帮助。在这位爷爷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前往常秀英窑洞进行参观。这个窑洞是红色时代的缩影,充满了革命气息。里面陈列着珍贵的影像资料、荣誉证书、工作证,描绘出常秀英的生活轨迹。老党员几近声泪俱下的讲解及常秀英女士一生的奋斗,令实践团成员大受感染。
![]()
图为老党员为实践团讲解常秀英窑洞的事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下午,实践团采访了高西沟第一任书记高祖玉的儿子高志飞,(高祖玉:高西沟征山治水的带头人,拥有“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高志飞之前是在杨凌进行苹果种植的专业研究,有着不错的工资待遇,但心系高西沟村发展。最终他毅然回到高西沟村培育苹果树,发挥党群模范作用,尽力服务乡村。高西沟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代、每一个人的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们,更应珍惜巨人付出的努力。
![]()
图为实践团与高志飞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傍晚,实践团乘坐观光车来到了龙头山榆林市高效旱作节水实业示范区,美丽的夕阳之下,整个高西沟的山水之色尽收眼底。前来参观的游客很多,大家听村领导详细地讲述习总书记来高西沟考察时的情形,从曾经的“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到现在的生态绿色;从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到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典范;从一个小山村蜕变成山青、水秀、村美、人富的“陕北好江南”;这是每一位村民、每一个干部坚持党的领导、因地制宜的结果。高西沟创造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当然,乡村建设的道路没有终点,为了更加美丽的高西沟生态和更加健康的农业发展,还需要紧跟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继续发扬“高西沟精神”,艰苦奋斗。通过今天的参观和采访,实践团进一步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感悟到思想伟力、学习到实干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实现祖国对当代青年的期待。
![]()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高效旱作节水实业示范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雪菲 供图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