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理学子赴延安三下乡,探寻布堆画传承新思路

西安理工大学 2023-08-23 浏览: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时助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7月19日-7月21日,西安理工大学“匠心拾遗,布布生花”社会实践服务队赴陕西省延安市进行实地调研。

7月19日,实践服务队成员抵达延安后立刻出发前往延安非遗陈列馆。场馆安静祥和,众多布堆画作品陈列其中。心灵手巧的婆姨们于衣服破损处层层堆摞、厚厚缝衲,又在衣服上缝缀一些动物、花草图案,美化生活,又耐磨耐穿,凝聚着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队员们在一件件富有生活气息的布堆画作品中对这项民间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刻感受到了民间手工技艺之美。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积极走上延安街头,与市民们进行互动交流,向群众们介绍布堆画这项民间技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一民间技艺。

image.png

实践队走上延安街头向群众介绍布堆画

7月20日,实践团队前往延安红街,采访非遗传承人郭如林老师,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深层底蕴和魅力。在与郭老师的交流采访中,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他对布堆画的热爱和坚持。

image.png

图为郭如林老师向实践队介绍布堆画

郭如林老师强调布堆画作为传统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长期学习与实践才能掌握其精髓。同时,他也直言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政府对非遗传承资助无法面面俱到,给非遗传承带来困难。他殷切期盼青年们积极参与到传承活动中,打破静态传承的瓶颈,在非遗文化内核完整的前提下注入青春元素,实现非遗的活态延续,让非遗文化绽放新的光彩。他相信通过青年的参与和创新,非遗文化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社会实践服务队对郭老师的采访活动在延安市圆满结束后,成员们继续前往延川县,参观延川文化艺术馆,在延川街头随机采访。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在延川文化艺术馆和妇联的努力下,该地定期面向延川群众开展布堆画等非遗体验班,让更多延川市民对布堆画有更深入的了解,使这项民间技艺在延川县焕发出勃勃生机。

7月21日,实践团队前往山云居艺术馆,杨翠芳女士接受了采访并亲自带领参观,成员们在杨翠芳女士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布堆画的制作过程。

参观过程中,冯山云先生的布堆画作品《黄河》深深的震撼了成员们。作品中,一条巨龙自画面左侧腾空而起;觉醒的东方雄狮眼睛炯炯有神,雄踞右下角;正中抬头挺胸、高举双手、呼天唤地的,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天空中,不同表现形式的太阳代表不同时代,世事变迁,土地上时时有艰难险阻,而黄河边的人民时时都拼搏奋进。

image.png

图为杨翠芳女士介绍冯山云先生的布堆画作品《黄河》

“表现黄河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认识,而是靠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杨翠芳女士向成员们郑重介绍。冯山云先生患病后无法亲自前往田间地头进行艺术创作,他的儿子为他带回了许多照片,冯山云先生从这些照片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陕北人民画像的油画组。

杨翠芳女士向成员们郑重表示,冯山云先生患病后难以前往田间地头进行艺术创作,他的儿子为他带回了许多照片,冯山云先生从这些照片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陕北人民画像的油画组。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冯山云先生扎根在养育了自己,深深热爱的这片土地中。他的艺术创作自始至终都从来没有离开这这块土地。

image.png

图为杨翠芳女士向实践队成员介绍冯山云先生

布堆画作为中国西部陕北延川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地域性的传统民间艺术。20世纪80年代初,冯山云先生率先搜集、整理研究民间广为流传的布堆画艺术,在此基础上立求创新,使这朵生根民间、隐居野外的珍异奇葩,大放光彩,引人注目。在如冯山云先生,郭如林先生这样扎根基层的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布堆画等民间技艺在延川这片土地上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出民间技艺的强大生命力和魅力。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成员对于布堆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对其中蕴含的陕北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成员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基层文艺工作者们对于布堆画这项技艺的热爱和为传承发扬布堆画做出的努力。团队成员将根据本次实践的调研成果,不断探索发扬布堆画的新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青春力量,让民间技艺走入更多人的视野。他们深信,通过持续努力,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民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

责任编辑:史锦轩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