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梨树县考察时对保护黑土地,夯实大国粮仓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鼓励青年学子成为“一懂两爱”高素质人才,2023年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政治理论宣讲团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开展“励精‘土’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宣讲团一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梨树的足迹,前往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梨树试验站、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卢伟农机合作社等地调研学习,感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刻内涵,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青春之力,向90周年校庆献礼。
(图为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
(图为梨树模式实训基地)
聚焦理论宣讲,厚植“三农”情怀
为更好地宣传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发挥宣讲育人功能,宣讲团实地拍摄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励精“土”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网上主题宣讲视频。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副院长齐力、教务教研中心教师李美玲的带领下,宣讲团深入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对玉米的生长情况展开调研。宣讲团了解到:根据黑土地的土质特点,生产区内所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富民985”,相比于前品种“富民58”具有更高产、更抗倒伏等优点。在2020年至2023年梨树县曾经历四场台风,但种植区内的玉米基本没有倒伏情况。玉米种植田区中的“土壤剖面室”为宣讲员们直观地展现了玉米的根系在黑土地中下扎的深度,剖面上蚯蚓的孔洞清晰可见。据观测数据显示,“梨树模式”应用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蚯蚓的数量逐年递增,土壤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图为宣讲团在现场录制宣讲视频)
在观景台上,宣讲员们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站立的地方,沿着总书记的目光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宣讲员于王合子和钟启明感慨道:金色的海洋,绿色的银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望着广阔无垠的玉米种植区,耳旁不禁回响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重视粮食安全,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院长杜欣和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博士后王力的带领下,宣讲团参观了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实地学习了“梨树模式”的丰富内涵。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的“梨树模式”,就好比给大地“盖”层“被子”,有效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秸秆腐烂之后,又会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保护我们的黑土地。
(图为宣讲团参观中国黑土地博物馆)
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宣传视频的拍摄积累了素材。截至目前,宣讲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励精“土”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网上主题宣讲视频已在西农团委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自媒体平台发表,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面。
(图为宣讲团网上主题宣讲视频截图)
推动藏粮于技,贡献西农智慧
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组织的座谈会上,宣讲团负责人郑斯亓结合学校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人类健康四大学科使命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服务国家农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杜欣表示,农科院和西农校地合作的契合度非常高。东北黑土地和西北黄土地都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打造“梨树模式”的“黄土高原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宣讲团此次来梨调研,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农科院已提请县委将公函发送至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并与推广处、校团委、人文学院等单位取得了联系。梨树县将组建一支由县领导领队的考察团,在9月份赴我校围绕黑土地保护、肉牛改良、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领域洽谈合作。宣讲团结合当地技术需求,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彭强共同参与后期调研。
(图为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座谈会)
在吉林梨树经济开发区组织的座谈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彭强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的基本情况,为当地农产品加工方向建言献策。吉林梨树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飞表示,我校食品学院在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认证等领域特色鲜明、独具优势。当前合作有潜力,校地合作有空间,开发区将尽快组织人员赴我校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彭强希望开发区进一步细化技术需求,提高合作效率。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及梨树县部分企业家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图为吉林梨树经济开发区座谈会)
凝聚校友力量,谱写绿色华章
为做好90周年校庆校友联络工作,发挥优秀校友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践期间宣讲团走访了学校在四平市的校友。“虽然年龄相差几十岁,但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学校——西农,看到你们这些晚辈后生,我倍感亲切”。四平市司法局副局长、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1992级校友曾庆波说到。参加座谈的还有: 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学校经济管理学院1995级孙志明校友;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学校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姜文谦校友。
宣讲团向三位校友汇报了学校近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和90周年校庆的筹备情况,并现场播放了学校的航拍视频。三位校友感慨学校发展之快,感叹道虽然校园内已是旧貌换新颜,但三号教学楼是一代代西农人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宣讲员同时向校友发出“回家”的邀请,鼓励优秀校友关注学校发展,常回母校看看。校友们均表达回访母校的意愿。
(图为宣讲团为校友播放学校航拍视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政治理论宣讲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梨树的足迹,就是要在实践过程中涨知识、长才干,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传递西农声音,贡献西农智慧,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青春之力,以优异的成绩为90周年校庆献礼!
(图为宣讲团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前合影留念)
(通讯员:郑斯亓 和怡伶 于王合子)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