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响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十四五规划“优先发展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要求,建设健康宜居的美丽乡村,8月3日至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陕西省关中农村地区开展建筑保温隔热状况及室内热舒适性现状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刘集镇双合村开展实地调研。
实践团会见村委会干部
8月3日早上10:00,实践团抵达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团队成员会见村委会干部并介绍了实践团此行的目的,了解了村庄的基本信息和村民情况,村委会干部给予肯定并将村庄相关信息做出简要介绍,据了解村庄分为尧头村、南尧头村和尧科村,尧科村几年前已实现集中供暖,享受集中供暖的村民在尧头镇有四百多户,村委会干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增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干部合影
实践团进行居民走访
团队成员到达村落后,通过实际观察,了解到农村建筑的建筑布局和建筑特征,掌握了调研对象和调研范围,经过走访,团队了解到农村建房主要以砖混结构的平房建筑为主,同时掌握了建筑结构、建造方式等基本信息,大部分建筑建造年代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角度分析,此类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冬夏季室内热舒适性较差。
图为南尧头村村民房屋
实践团进行问卷调研
通过问卷调研,团队了解了村民的家庭基本信息,得知目前农村大部分居住的是老人,年轻人主要都在外打工,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随后队员向村民介绍了提升房屋保温隔热性能的措施,并了解村民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主观期望和改造成本的可接受范围,获悉大部分居民对于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主观期望值较高,改造成本可接受范围在五千元以内。
图为队员正在调研走访
测量室内热环境参数
调研当天室外最高温度可达37℃,在部分没有安装空调的住户家中队员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室内屋顶温度,在下午两点左右室内屋顶温度已接近40℃,室内空气温度为32℃,人体有明显的炎热不适感并伴随有出汗的现象。
图为仪器测得的室内屋顶温度
乡村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此次调研天气十分炎热,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改善农村室内环境的决心,实践团成员将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基层事业,肩负时代使命,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