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中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永昌调研队走入永昌县红色旧址,在实践中追寻西路军的红色足迹,弘扬西路军精神。
团队实践第一站为永昌县博物馆,永昌县是保留红西路军遗址旧址最多、最完整的地方,境内战斗旧址遗址多达20余处。
永昌县博物馆位于甘肃省永昌县东街阁老府院内,馆藏文物近2000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红西路军使用过的枪械文物。陈列的红西路军步枪类型有毛瑟步枪、汉阳造步枪、中正式步枪、李-恩菲尔德短步枪、三八式步枪等;陈列的红西路军机枪类型有马克沁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等;同时还有西路军战士曾用的水壶、柳叶刀、红缨枪、马刀等。例如毛瑟军用手枪:在新中国成立后,毛瑟军用手枪逐渐在解放军中退役,被移交给公安部门。博物馆内还有一幅描绘红军作战场景的油画,战士们浴血奋战,相互扶持,共御敌人。
红军的武器并不先进,武器的改善主要依靠缴获。在这种“缴获与被缴获”的过程中,各种枪炮转到红军手里,也成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与解放的利器。
团队实践第二站走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红军在永昌县的斗争历史。
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后,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奉中央军委命令率红九军、红五军、红三十军共21800万多人,从靖远虎豹口抢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因国内外形势突变,党中央电示红西路军向西挺进,从新疆方向打通国际线路。11月18日,西路军先头部队占领永昌;21日,总部移驻永昌县城;23日建立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此后红西路军在永昌境内的八坝、东寨、东十里堡、县城、水磨关、水泉子等地与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等浴血奋战四十多天,于12月27日晚总部及城防部队突出重围,全县撤离永昌。共击毙敌人6000余人,自伤2000余人。红西路军鏖战永昌的主要战役有八坝阻击战、东十里堡之战、永昌县城守卫战、北海子(校场山)战斗、水磨关之战、南沿沟之战、沙坡头阻击战、邬家油坊争夺战等。其中八坝阻击战是在永昌唯一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斗,其战斗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河西走廊保存最为完整的战斗遗址,彻底打击了马家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县城总指挥部的安全。
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前身是永昌革命烈士陵园。团队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学习了相关历史,并向烈士们敬献菊花以表哀思。永昌是红西路军喋血河西的主战场之一。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永昌停留的四十余天中经历大小战斗20余次,歼灭敌人6000余人,但终因孤军作战、缺粮少弹、寡不敌众等因素,有两千多名红西路军指战员血洒永昌。激战中,红9军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八十一团团长肖永继等数百名战士壮烈牺牲。在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属于拉锯战时期,英勇顽强的红西路军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
红军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们伟大的精神永放光芒。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当学习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西路军精神是红军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当在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感悟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
![]()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