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历史天空,传承汉风古韵
(图为实践团分队留影)
史载汉高祖刘邦于汉中就汉王之位,后夺得天下,作为“次都”的南郑,遂有“帝业所兴,不封藩王”的政治荣誉。秦汉之际又多采用高台建筑,于是,在南郑城内就留下了这居高临下,任后人访古探踪的胜迹。
(图为望江楼)
今年暑期,陕西理工大学“红色精神激荡,青年赋能发展”汉中站实践团携手陕西理工大学《山南行》编辑部,秉持着根植于文脉沃土,立繁盛精神之基,开展以探寻汉文化为主题之旅。 旨在践行传承汉中历史文脉,承担发扬民族文化的初心和使命。
(图为“衮雪”石刻)
(图为馆内陶俑)
古汉台历经沧桑,汉时的建筑及其规模,现已无从稽考,但留下的由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级台地,具备了汉代高台建筑的形制特点。加之斑驳陆离的汉宫遗物“月台苍玉”,足以证明汉台历史的久远。而时间的魅力之一,就是能够凝固无数穿越时间的美丽。行走汉台,犹如在史书中穿行,俯仰之间皆能与历史相遇。灰砖绿瓦红格窗棂,望江楼上跳动的光影;月台苍玉镜吾桂荫,东华厅侧的爬山虎绕梁而行;两汉三国历史悲欢,千年熔铸凝缩于砖瓦之间。我们把字刻在石头上,期待它可以载着我们的故事穿越时光。文物是活着的历史,置身其中,厚重古朴,时至今日,依然能在幽深思绪中追溯千年前的汉风汉韵。
(图为调研同学在馆内留影)
仰望历史的天空,穿越千年的凝望,古汉台不变的模样背后,是物与人的永恒接力,是古人与今人智慧心愿的寄托,古汉台无愧汉文化源头之所系、文明力量之所在、文脉传承之所依。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