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积极促进非遗文化振兴,7月14日,长安大学赴河南洛阳“共护非遗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肖雅蕊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的洛绣博物馆,挖掘洛绣深厚的底蕴,知悉洛绣如今的发展。
艺术之光,文化之美:探索无穷魅力的旅程
洛绣是洛阳市的地方传统工艺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洛绣绣工精细,图案秀丽,民间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是以针引彩红(丝、绒、线),按照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线迹构成纹样或文字的地方传统工艺。
7月14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洛绣博物馆。在耿青青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洛绣应用在衣、帽、鞋等方面的绣品。实践队员欣赏着这些细致精湛、富含多样化的图案、达到立体浮雕效果的手工传统工艺作品,纷纷对细腻的绣线和精湛的刺绣技巧赞叹不已,被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深深吸引。
随后,耿青青老师向实践队介绍了洛绣的发展历程以及制作工艺。实践队员们实践队员们初步了解了洛绣的基本绣法,进一步领略了洛绣的特色,深刻感受了非遗文化洛绣的无限魅力。
图为洛绣博物馆的洛绣绣品
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助力文化发展的智慧之举
最后,实践队对耿青青老师进行了采访。她分享了洛绣发展的局限性,表示洛绣当前的主要受众群体是高消费人群,这使得洛绣的普及受到一定局限。面对当前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耿青青老师认为如今的洛绣要进行多层次地发展,即发展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着相适应的洛绣产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洛绣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其传统的魅力和独特性,实现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她也进一步表示了对于洛绣发展的美好愿景,强调了洛绣与地方高校、企业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目前,随着越来越多人致力于学习洛绣,洛绣的传承也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洛绣在文化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的机遇。针对如此多的机遇,传承人应该制定出与之相契合的策略,并有效实施,以更好地把握洛绣发展的机遇,促进洛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其在文化发展中的持续繁荣。
图为实践队采访洛绣传承人耿青青老师
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共筑美丽乡村新时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
通过对洛绣的深入了解,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洛绣的无限魅力,同时也对自身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员们决心深挖非遗文化的魅力,呼吁社会各界了解学习非遗文化,参与非遗宣传及传承,提升非遗文化自信,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
图为实践队同洛绣传承人耿青青老师合影
8月1日到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重庆忠县“探寻‘柑橘+’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团深入新立镇开展实践学习。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操作与深度交流,提升对农业绿色发展及农旅结合的认知,为未来以专业能力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业现
2025年7月3日至7月19日,安康学院星火支教“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非遗润苗”为主题,赴陕西省安康市张沟桥社区,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 缘起:让非遗的种子在童心中发芽。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
推开故居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木质旋转楼梯、欧式彩绘玻璃、留存完好的生活陈设,无不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从张学良将军青年时期的抱负,到“西安事变”的历史抉择,每一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
8月27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先后 抵达 延安世纪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与安塞区高桥镇高山苹果种植果园, 以参观 、交流访谈 等 形式,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电商赋能模式与种植 生产 现状 等 ,为助力乡村 全面 振兴积累实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