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理工人文学子:助力乡村教育,薪火一路相传

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2023-08-26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乡村教育、基层教育长足发展,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浪潮中。2023年7月1日至20日,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乡’约盛夏,‘育’你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高超带领下前往陕西省汉中市铺镇初级中学、鑫源九年制、宗营九年制和乡镇社区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字一句普通话  千言万语汇中华

有一种语言它很神秘,蕴含着一个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情感;有一种语言它很自然,横竖撇捺描绘出花木虫鱼、山川河流;有一种语言它很丰富,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温婉缠绵……它就是普通话。

乡村振兴,离不开语言枢纽。普通话不仅是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筑牢华夏儿女情感的精神纽带。

7月上旬,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进汉中市铺镇初级中学、鑫源九年制学校和宗营九年制学校,通过绕口令、朗读诗歌等一系列语言游戏让青少年了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不仅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普通话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用途的广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学好普通话的思想意识。活动结束时,他们说:“通过这次的听讲,我知道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与人交流应该使用普通话,书写时应将汉字书写规范。”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教室宣传普通话)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组织学生开展阳光朗读活动)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学校和师生合影)

追溯红色历史  传承革命薪火

陕南地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中这片沃土上撒下过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至今还在谱写着战争年代那动人心弦的革命乐章。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西征经汉中到达川北,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陕南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境内主要分布在今汉中镇巴、西乡、南郑、勉县、宁强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汉中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汉中的红色革命历史里,也涌现出如何挺颖等一批革命志士,这都是当代青年人所应学习的英雄和榜样。

实践团成员走进班级一线,立足汉中的红色革命历史,先学习再传承,向学生们讲述着革命年代汉中沃土上可歌可泣的先烈和故事,讲述何挺颖烈士等一批革命儿女用鲜血和意志谱写的红色史诗。在与铺镇初级中学学生们的交流中,实践队成员不仅是在学习革命历史,更是在传承红色精神,做“红色历史代代传”中的一枚纽扣、一段链条,让革命先烈的薪火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述汉中的革命故事)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述何挺颖烈士的革命故事)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同学们互动交流)

寻访汉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汉风古韵,源远流长。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汉中市博物馆,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他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汉中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记。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整体布局中,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走进课堂一线,用丰富的PPT、精彩的讲述将文化知识娓娓道来,在三尺讲台上将汉中这片沃土上孕育的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学生们认真听讲,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是瑰丽的传统文化和精彩的实践讲解在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向往与文化自信。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讲解优秀传统文化)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和班级学生共同制作的“孝”文化黑板报)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汉水文化科普宣传分队在教室和同学们合影)

悟乡村教师语  探教育振兴路

教育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

本次实践团走进铺镇初级中学、鑫源九年制学校和宗营九年制学校,深入调研乡村教育工作,与王建、蒋春霞、李海新等处在教育一线的优秀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其中李海新老师在采访中从学科教学、硬件配套等方面讲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乡村学校办学资源目前存在着不充分的现状,即学科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师队伍缺乏新鲜血液,乡村学校缺乏新理论、新教师、新设施的补充,这是亟需解决的乡村教育问题。这些教师的见解为后续调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使实践团中许多学生坚定了从教为师的理想信念,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事业、教师职业所担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并为之不断提高自我、拼搏奋斗。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铺镇初级中学王建老师交流)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铺镇初级中学蒋春霞老师对话交流)

青春宣讲进乡村,语入人心促振兴

7月旬,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乡’约盛夏,‘育’你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进汉中、渭南、安康等乡村学校或基层单位开展“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活动。为做好乡村振兴理论宣讲工作,实践团成员围绕“推广普通话”、“红色革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内容设计了关于乡村振兴教育的调查问卷。

其中,实践团成员刘晓卉来到福利院,面向小学到初中不等的孩子们,进行普通话宣讲活动,通过讲述普通话的重要性穿插朗诵,绕口令比赛进行环节互动,和大家一起宣读倡议书等,使大家讲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在宣讲过程中,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在结束后,孩子们和老师都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方言都与众不同,唯有将语言规范化标准化,才能让各个民族的同胞更加团结亲近,使不同区域的人互通有无,可以使全国人民更加团结。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当代青年的努力。实践团成员走进乡村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他们体会到了:今后要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并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与作为。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知识)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制作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image.png

(图为同学们认真填写乡村教育调查问卷)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同学们开展户外学习活动)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向同学们讲解知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助力乡村教育,“鑫”火一路相传。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会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多学科融合发力,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将“鑫”火传递给更多的莘莘学子。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汉中市铺镇初级中学和师生合影)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汉中市鑫源九年制学校和师生合影)

责任编辑:吕浩伟 熊明茜
相关文章
踏访潼关探遗珍,建院青年护文脉 —— 西安建筑科技大

踏访潼关探遗珍,建院青年护文脉 —— 西安建筑科技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