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寿光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创造出了业内公认的“寿光模式”。寿光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选择了进行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寿光模式”的内容,推动蔬菜产业升级。为深入探究“科技兴农”在“寿光模式”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山东寿光基层调研团于8月14日前往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和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进行调研。
首先,我们来到了寿光市最南端的三元朱村。三元朱村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为不断顺应时代发展,三元朱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能够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大棚,三元朱村村民自豪地说道:“有了这么便利的条件,我们不用天天到棚里去,在家里就能看到大棚的情况,还能用手机浇水、通风!”
步入三元朱村村委的村史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一面面记录着三元朱大棚农业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墙,它们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三元朱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成长为全国示范庄。在这一成长过程中,自然离不开蔬菜产业发展的功劳。从一颗蔬菜、一个产业,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三元朱村已经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高效农业观光目的地。
8月14日下午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这是一处集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科技开发、种苗繁育、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行走在各个展馆,我们近距离感受了现代农业的魅力,见识到了植物工厂、垂直农场、鱼菜共生等新技术,还空中巨薯、巨人南瓜等展示区领略到蔬菜高产的神奇。其中,我们重点参观了示范园里的植物气雾栽培区,了解到气雾栽培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蔬菜根部,为蔬菜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从而达到高产量、洁净卫生、营养均衡的效果。除展示先进栽培模式和实用技术之外,该示范园富有创意地将蔬菜与景观结合,将科技与文化结合,向农业观光旅游跨出了一大步,向各方游客尽展寿光“蔬菜大观园”的风姿。
经过这一天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了很多新型农业科技,感悟了新时代背景下寿光市这一“中国蔬菜之乡”农业科技的全新变化以及具体应用实践。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通过学习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围绕具体的科技需求,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方能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
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我们牢记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强农兴农为己任,坚定投身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希望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主力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