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资源多而散一直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要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径,就需统筹资源,抱团发展,形成村庄发展“握指成拳”的放大效应,振兴乡村。8月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瀛湖镇枇杷产业调研团走进郭家河村,调研当地枇杷产业发展模式和合作社运营情况。
当日上午,调研团通过对郭家河村村长郭邦琼的采访,了解到郭家河村此前一直是发展码头和养鱼行业,但收效甚微,后来在国家号召下发展了枇杷产业,大部分由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提到合作社,成员们很是感兴趣,询问起合作社是如何协调枇杷供销,回应市场的。村长郭邦琼解释道:“枇杷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和财政补贴,包括在发展初期送枇杷苗,供给肥料,补贴枇杷种植多的农户。销售方式主要通过线上销售,不愁卖。合作社运营自产自销,同时帮助销售有困难的农户销售。”
图为调研队与郭家河村村长交流
此外,调研团还发现郭家河村紧靠安康博物馆、瀛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众多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吸引了大批游客。枇杷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下午,调研团走进农户家中进行走访。主要是对问卷进行转述,一对一对地进行询问极大地拉近调研团成员与居民的距离。据了解,郭家河村大多数农户的农用地都被合作社租用规模化种植枇杷,每年会收到租金,但并不足以支撑村民生活开支。部分小规模种植户会在销售方面通过邮局统一收购或者售卖给游客。调研团还有幸采访到一位退伍老兵,其提到:“枇杷保质期短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对枇杷销售会造成不便。”,随即便端来了枇杷酒和枇杷罐头给团队成员们品尝,介绍到郭家河村与周边兄弟村还达成合作,发展了深加工产品如瀛湖枇杷膏、枇杷酒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初步形成了枇杷产业循环发展格局,对于新鲜枇杷保质期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
图为调研队与郭家河村种植户亲切交谈
瀛湖镇充分有效整合了土地、人力等要素,助力产业集群式发展,壮大了村集体主导产业。同时枇杷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村庄壁垒的打破,在实现强村富民路上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调研团将继续探索产业合作的发展情况,为推进强村富民贡献力量,推动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