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6天的工作,长安大学“助力北贝村建设宜居宜产新农村”社会实践队的预期任务已大部分完成,30、31日两天,实践队员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30日早饭过后,测量队员对村中最后几条巷道进行测量,作为前期测量的补充数据,使后期制作的地形图更完整。
下午,其余队员实地调研统计了北贝村无人居住的荒废院落,并逐一拍照留底,最终统计:村内共有54户常年无人居住的院落,这些院落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是摆在当地村里的现实问题。
在统计荒废院落时,队员发现村内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以及垃圾随意抛扔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调查发现:村内并没有排水管网,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院内水管流出后,直接进入巷道,而垃圾就随意堆放在巷道两侧,污水流过垃圾,散发的腐蚀气味弥漫乡村街道。
傍晚突降大雨,队员进入村内查看情况,发现村内积水严重,巷道水流成河,从道路表面流至新挖的涝池,雨水携泥带沙及生活垃圾,不仅造成沙土流失,而且严重影响村民正常出行,一场雨撕下了村落最后一块遮羞布:乡村排水管网基础设施、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治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缩小消除城乡差别的最后一公里。
30日晚,其余队员结束一天的工作进行休整时,黄汉轩依然在电脑面前:他要负责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使用软件绘制出来,得到更为直观的地形图。
使用全站仪测量得出的大量数据,并没有实际的应用意义,要利用专业软件将这些坐标在图纸上绘制出来才能得到北贝村的地形图。地形图是基础建设的基础,通过分析地形图,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地势起伏,绘制北贝村村民居住地的地形图,对日后北贝村地下排水管网等基础建设有重要意义。
31日清晨,随着测量工作结束,实践队员方祺使用无人机对北贝村进行3D建模。无人机3D建模是利用无人机搭载的摄像设备对地面或者建筑物进行拍摄,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将拍摄到的图像转化为具有三维结构的立体模型。这种技术可以快速、精准地获取大范围地理信息和建筑物详细结构,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建筑设计等领域。无人机3D建模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精准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地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率,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实践队员使用无人机对北贝村进行整体拍摄,得到航拍图片1920张,再将这些图片导入专业软件生成北贝村的村落3D模型。
在下午的无人机拍摄中,张世纪在村委会附近遇到村中一位独自前往诊所就诊的白发老人,诊所距离老人还有几百米,由于老人腿脚不便,不能独立行走只能扶着凳子一步一步向前挪,于是张世纪将手中物品交给其他队员后,俯身背起老人,将老人送至诊所后,与队员继续开始无人机拍摄工作。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7月24日—7月31日,经过一周的实践,队员们完成了既定任务,进行返程。通过实践,队员们意识到:青年既要筑牢“仰望星空”的理想信念,又要锻造“脚踏实地”的干事本领,要学有所用,把所知所学用在田间地头、村屯人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近日,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暑期社会实践队 ,积极投身于一系列聚焦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元,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再到精神领悟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队员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感悟优良作风的真谛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西北大学“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导读: 2025年7月25日至8月1日,西北大学法学院“延河星火,青春纪行”队走进延安,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前往延安
2025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144分之1实践小分队” 针对Labubu潮玩的火爆现象展开问卷调研,揭开了这一亚文化符号背后的消费逻辑与经济特征。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
2025年7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青槐致远队奔赴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开启了一场以“支教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支由9名学生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