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湖镇通过培育优良品种、强化品牌意识、拓宽销售渠道等系列措施对枇杷产业进行了系统、科学化培育,让枇杷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9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瀛湖镇枇杷产业调研团走进湖心村与洞桥村深挖瀛湖枇杷全国闻名的产业秘密。
在湖心村采访村民的时候,有一户果农正在给枇杷树施肥,据果农说:“一棵枇杷树能结二十斤到三十斤的果子,一斤枇杷在旺季能卖到二十元左右,这对村民的经济收入帮助相当大。我们施肥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要在树周围适当距离挖一个环形坑,太近会导致烧苗,太远则达不到施肥的效果。” 调研团成员们轮流体验了施肥工作,看似简单的“铲”与“填”的动作,却对体力和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想又快又省力气,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
图为调研队与正在进行农作的种植户交流
随后调研团前往洞桥村村委会采访党支部书记彭测勋。在与彭书记的座谈会上,书记就瀛湖枇杷产业的销售、产业优势、产业辐射、活动宣传等方面为我们进行详细地讲解。彭书记提到:“政府对于我们枇杷产业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我们提供大量优质种苗,另一方面提供枇杷种植的相关培训。”经了解,洞桥村枇杷产业18年前由政府牵头开始发展,最早的时候村民看不到枇杷能带来的收益,都不愿种植,是朱平凤教授一户一户地说,村委会的干部们以身作则,先用自家田地做试点,村民看到收益后才都抢着种植。随着瀛湖枇杷的品牌打响,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餐饮业和电商产业的发展,不仅有线上销售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还想要来果园亲自采摘枇杷,在农家享受特色美食与住宿。
图为洞桥村支书为调研队讲述相关内容
瀛湖枇杷产业能够发展如此之快,一方面在于品种优良、口感甜美、汁水丰富,但最重要的是管理方式好,枇杷的生长和销售情况和管理的好坏紧密相关。洞桥村枇杷产业合作社管理严格,统一规划,和邻村的交流机会多,遇到问题相互请教,一起发展。几个村庄还会联合举办枇杷杨梅节,在激发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对瀛湖枇杷的宣传,当地枇杷产业自然前景良好。
8月1日到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重庆忠县“探寻‘柑橘+’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团深入新立镇开展实践学习。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操作与深度交流,提升对农业绿色发展及农旅结合的认知,为未来以专业能力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业现
2025年7月3日至7月19日,安康学院星火支教“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非遗润苗”为主题,赴陕西省安康市张沟桥社区,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 缘起:让非遗的种子在童心中发芽。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
推开故居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木质旋转楼梯、欧式彩绘玻璃、留存完好的生活陈设,无不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从张学良将军青年时期的抱负,到“西安事变”的历史抉择,每一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
8月27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先后 抵达 延安世纪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与安塞区高桥镇高山苹果种植果园, 以参观 、交流访谈 等 形式,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电商赋能模式与种植 生产 现状 等 ,为助力乡村 全面 振兴积累实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