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3年7月6日城轨工程学院绿水青山实践队前往丹凤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场区,四处干净整洁,场区周围被青山环绕,与处理场仅一路之隔的河水也清澈见底,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往山上的填埋区。董厂长、刘副厂长热情地向实践队介绍了处理厂的基本情况,通过介绍队员了解到处理厂于2012年建成投入运营,厂区按功能分为生产管理区,垃圾填埋区,渗滤液处理站及4个垃圾压缩中转站。目前,这家垃圾处理场的垃圾来源不仅限于城区,周边商镇、棣花镇的生活垃圾都会运往这里做最后的处理,日处理垃圾达120余吨。
刘副厂长带领实践队参观了垃圾填埋场,据刘副厂长介绍,大量的生活垃圾先经过城区垃圾转运压缩站进行初步压缩后,再运往处理场后山上的填埋区,进行碾压填埋。经过十余年的处理,垃圾填埋坑的深度已达到17米,整个填埋厂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图为实践队员于垃圾填埋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由于垃圾自身含有水分,且每100吨垃圾就会产生12到15吨渗滤液,再加上垃圾处理场是露天作业,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等各种水,经过垃圾层后会在填埋场的下部形成一种黑色的浓稠似酱油的高浓度废水,这种黑色的散发着呕人气味的液体就是垃圾渗滤液。“由于目前我国对垃圾处理的方式大部分以卫生填埋为主,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渗滤液,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刘副厂长介绍说。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垃圾渗液污水储存池
垃圾填埋区的渗滤液通过底部的管道先进入沉淀池,然后通过高压泵压进两个蓝色的大罐内,进行硝化反应以及反硝化反应。随后,渗滤液进入屋内的管道内,经过超滤、反渗透等各种粗细管道纳米级的层层过滤,渗滤液由开始的黑色变成酒红色,最后变成纯净透明的颜色,其水质能达到国家A类B级水的标准。最后,过滤干净的水经中和PH值后,会直接排进处理场外的河道里,剩余的含有残渣的废液会重新放入垃圾填埋区。现在渗滤液通过生化+膜处理工艺,日处理可达60-80吨。
最后董厂长对实践队员及青年人寄语:“每个人都见过垃圾,但基本上很少见过垃圾的处理过程,希望你们今天能认识了解这个过程,呼吁身边人做好垃圾分类,垃圾越少,污染就少,早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化”。
图为丹凤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董场长对青年们寄语。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抱龙村调研纪实 2025 年7月中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围绕民生保障、乡村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