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硕”果累累,“蔬”然不同--延安蔬菜科技小院助推陕北设施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3-12-24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回信时强调,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农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载着强农兴农的重要使命,担负着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要把握好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开好上好“大思政课”。园艺学院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组建了延安蔬菜科技小院,并以陕西延安蔬菜科技小院为依托,探索了融合农业实践活动与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模式,力求理论学习贴近实际,更具生动性和实效性。

图片.png

2023年12月9日至11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李建明教授带领陕西省延安蔬菜科技小院的成员抵达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走访调研了李家湾村的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如温室蔬菜种植种类、茬口、管理方式、农村生产结构等,并为当地农民开展了简易化基质栽培培训会,会后带领农民朋友们参观了延安蔬菜试验站的番茄种植情况,实地进行技术的教学推广,切实助力当地的设施农业发展。

图片.png

李建明教授及科技小院的成员在为农民开展的培训课堂上,结合农民们最关心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讲解了设施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研究,包括设施蔬菜生产小型设备(轨道运输车、基质装袋机等)和温室大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引进小型移栽机、喷药弥雾机等设备的优势,如何形成1套设施蔬菜省力化机械生产模式,开展日光温室东西垄栽培等技术研究,以及这些技术应用在温室种植中对作物品质及产量的显著成效。极大鼓励了当地农民们将现代蔬菜种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自身的生产实践中。

图片.png

培训会结束后,李教授带领农民及当地的农业技术员参观了延安蔬菜试验站的口感番茄种植情况。李建明教授为农民详细介绍了目前种植的不同口感番茄品种的选择标准,并强调试验站注重挑选果肉饱满、口感细腻、甜度适中的品种,以迎合市场需求。李教授特别强调了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到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等因素,使得口感番茄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能有良好的表现。


图片.png


在参观中,李教授鼓励农民和农业技术员积极提问,与试验站的科研人员进行深交流。这种互动促使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口感番茄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使农民和技术员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图片.png

参观结束后,农民朋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延安蔬菜试验站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也激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为本地蔬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感谢李教授的悉心指导,使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现代蔬菜种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图片.png

延安蔬菜科技小院将继续围绕延安市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品种技术引进示范辐射带动、人员培训,提升延安蔬菜产业科技水平。将总书记的嘱托付诸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乔元
相关文章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