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中科创星致力于打造以“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为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生态,将合适的领军人才、成熟的创新技术、专业的早期资本、贴身的投后服务高度统一,实现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服务、科技与市场、研究机构与社会的有效融合。2024年3月1日,西安交大经金学院博文实践队来到中科创星打造的西安曲率引擎光子制造硬科技企业社区,对中科创星发展历程、投资理念、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在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中科创星是专业从事“硬科技”产业孵化+创业投资的专业化一站式平台,致力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重点投资领域,主要投向具有成长潜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初创期、早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投资、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12月底,中科创星已投资孵化超过430家“硬科技”企业,并且管理陕西硬科技系列基金、西科天使系列基金等数支已经运行的基金,累计总规模超百亿元。
何为“硬科技(Key & Core Technology)”?为什么要投资“硬科技”?通过座谈会的介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这一概念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于2010年提出,是“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应用场景,能够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投资“硬科技”对于国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回顾21世纪初,在相对平稳的世界环境与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导致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发生部分改变,部分行业中的企业“以市场换技术”使其忽视了自身的科技积累与自主创新,引进外资导向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此外,由于2009年起我国房地产与互联网经济进入“黄金年代”,投资房地产行业以及互联网模式创新备受追捧,使得在对基础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乃至应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上的投资都有所忽视。而中科创星则一直致力从事推动中国“硬科技”发展,其独特的“ESK”价值投资体系也成为中科创星能够成功融合政产学研各方力量、推动各类创新资源有效流通和最优配置、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会后,实践队员与来自北京总部(远程连线)的老师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就科技成果转化中如何平衡长期与短期回报、如何对投资“硬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如何在投资行业激烈竞争环境中保持领先等方面提出问题,老师们对实践队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此外,中科创星向每位实践队员赠送了《国家科技战略引擎 | 新型研发机构》书籍,同学们可以通过本书拓宽视野,对投资孵化科技型企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实践队员们深入硬科技企业社区,参观了立德红外、雷神等由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的两家企业,并参观了硬科技成果产业化展示中心。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以及亲眼见证到各种近似科幻的“硬科技”成果,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
通过此次中科创星之行,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投资公司为解决科技初创企业在融资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对中科创星超前的投资理念与敢为人先的勇气表示敬佩,并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能够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