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是当前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它因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同学们可以在这个社会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动手的过程中, 体会课本知识, 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日益凸显,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参与实践活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和社会责任。
以青春之我,筑红色之歌
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寒假之际,阿尔斯特学院机制UC-231班的普诺言同学随志愿者们一同来到“周保中将军纪念馆”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她在这里学习与讲解。通过帮助讲解员进行讲解,志愿者们不仅深入了解周保中将军英勇无畏的抗日精神,而且也将这段红色革命传达给游客们。同时,普诺言的同学也来到志愿者服务站,作为志愿者帮助纪念馆维护环境,维护秩序,以保证参观者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学习更多的知识。希望吾辈青年能用担当铭记红色初心,用信仰铸造红色灵魂,用奉献传承红色精神!
以青春之名,观家乡之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珍惜。在寒假期间,机制UC-231班的王冠洁以为家乡生态贡献、锻炼个人能力为初衷,积极参加了漯河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他不仅增长了环保知识,还深入调查了辖区内4家企业,亲自参与了对污水排放的取样检测工作。此外,他还走访了乡村农田,协助工作人员对沟壑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并协助整理调查资料,为当地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践过程中,面对地区大雪导致的路面结冰,他也积极参与道路除雪除冰工作,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志愿者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感。这样的实践经历不仅拓宽了王冠洁的视野,也培养了他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品质,为未来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能量。
以青春之声,奏响发展之程
探访家乡的奋斗历程,追寻党的领导下的发展脚步,是一次洗涤灵魂的旅程。让我们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革命故事,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家乡的英雄历程。回望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年代,无数英雄儿女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踏上了改革的征途。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家乡的华丽转身,为我们描绘出⼀幅生机勃勃的时代画卷。此次实践活动,机制UC-232班的朱晏金同学走进家乡,在当地考察浏览文化遗迹,采取走访,参观的方式,感受文化的魅力。这次宣讲红色故事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种传承和精神。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让他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将这些红色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感受那种信仰和精神的魅力。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和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已然成书,2024,阿尔斯特学院将聚焦薄弱环节,庚续奉献精神,下好社会实践你我他的“一盘棋”。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