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拥有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对于这些高校来说,红色资源是学校最为突出的育人资源。如何推动学校红色资源向育人资源有效转化?笔者认为,要从育人工作的方法创新、课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发力,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
学生是高校育人的核心对象。新时代的年轻人,具有思维敏捷活跃、注重自我表达、心思敏感细腻、理性独立务实等精神特质。因此,学校育人工作要转变视角、创新方法,融会贯通、协同联动,让学生在育人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被尊重”“被聆听”“被看见”。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不能依循“说教式”方法,比如念PPT、背课本,而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理论表达和传播的温度;尊重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用生动、鲜活和亲切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新实践教学,使学生既善于读“有字之书”,又善于读“无字之书”,让红色文化的故事、精神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指路明灯。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离不开一群传承红色基因、为学生“立信仰”的“大先生”。学校要培育一批“年轻态”、专业强的队伍,选强配齐育才的“领头雁”,深植厚培拔节孕穗的“关键期”,让学生喜欢听、听得进、记得住,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其成为向学生播撒红色文化种子的“蒲公英”,推动思政课提质升级。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要在挖掘红色资源上下功夫。红色文化的熏陶,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如何以“小我”融入“大我”,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高校不妨从光荣的办学传统、底色、特色等方面,挖掘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所需,在重大战略需求方面挑大梁、担重任,勇闯无人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典型案例、人物故事,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灵魂。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还离不开一定的平台载体。全国各地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遗迹旧址等红色文化场所是珍贵的红色基因库,要充分利用起来。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等展馆中,要设置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主题展陈,深化对校史上重要人物和学校发展历程中若干重大事件的研究,建好红色文化资源库,运用现代技术装置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在校园主题文化景观、道路楼宇命名等方面,也要巧妙设计,让师生在移步换景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
4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率队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以下简称“陆港院区”)调研。卢建军先后深入急诊中心、智慧急救指挥中心、国际诊疗部、麻醉手术部等场地,详细了解陆港院区日常管理与运营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培训等领域所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与法国SKEMA商学院合作举办的创业与创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春季宣介会在成都举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舒成利、SKEMA商学院中国校区学术校长窦文宇、四川大学商学院MBA中心主任王涛等出席宣介会。本次活动吸
4月24日,医学部在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慰灵碑”前举行以“敬畏生命,薪火相传”为主题的2025年实验动物日活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雷利利、党委副书记陈晨,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峥嵘、院长张保军、副院长吕海侠、副书记陈莉娜,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
2025年春季,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深化合作、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共谋高等教育期刊与丝路集群发展3月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高教研究》副主编王者鹤,副主任张杰一行到
4月24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第十届“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王希望、西安研发中心主任赵志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等嘉宾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王欢致辞并宣布西安交通大学庆祝2025年“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