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回甘肃兰州探亲的动物医学院学生唐诗雨,紧急救助了路边一名严重中暑的6岁儿童。唐诗雨同学见义勇为挽救儿童生命的事迹引起师生广泛谈论赞赏,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高温防中暑的警觉意识。郭管村村助在此前走访中发现,郭管村周边以农田、果园为主,村口散布着几处木制棚屋,部分村民又有吸烟的习惯,容易引发火灾;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有部分村民需要下地务农,郭管村人口又以老年人为主,村民有较高中暑可能性。
6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村助志愿者前往郭管村进行入户夏季高温防火防中暑科普,帮助村民了解防晒常识,做好日常防晒工作,还检查村中消防设施,排查火灾隐患。
夏季气候炎热、雷雨较多、空气湿度大,是各类火灾事故的高发期。在村主任郭海平的带领下,志愿者深入农户进行防火科普,提醒村民不要乱扔烟头,不要户外烧烤等,以免引发火灾。同时,志愿者们还对村中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确保其完备性,并向村民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夏季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志愿者还对部分村民家庭电气电源绝缘皮是否裸露、电器的电动机是否进水受潮等进行了检查。
郭管村村主任郭海平带领志愿者查看消防设施
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防晒预防措施,包括在超35度高温天气下减少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戴好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针对常见的皮肤晒红的问题,讲解了应急处理措施,如晒伤后先到阴凉处休息,半小时后再用冷湿毛巾湿敷,每隔几小时重复一次。出现蜕皮,不可手撕,也不能用太热的水冲洗。如果晒伤部位持续发热发痛,及时到医院就诊。向村民介绍了中暑症状,密切关注家人身体状况,当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四肢乏力、多汗、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等情况时,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
志愿者向村民讲解中暑后的处理措施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也要看到,与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科普还存在城乡、区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郭管村的基层科普设施较为短缺、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作为林学院村助,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地区的生活需求,沟通起科学与农民、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农村对接的重要渠道,策划更多有意义的科普宣传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春筑梦播薪火 支教赋能绘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2025年7月15日至31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展为
“ 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编程伴童行,AI普新知,反诈护社区。 为了推动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7月7日至7月22日,西安航空学院“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延光社区,开展了“七彩假期”
韶光筑梦结硕果 艺彩绽芳启新程。七月流火,夏木成荫。2025年7月31日上午9时,洛川县冯家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掌声雷动、 笑语盈盈。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与村里孩子们联袂呈现的文艺汇演在此温情启幕。十五天的教与学,在歌声
教育为翼,可载乡土少年越山向海。2025年暑期,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深耕永乡镇冯家村,以15天的浸润式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根脉、科技创新的活力、乡土情感的温度熔铸为系列特色课程。从笔墨间的文化传承到指尖上的科技创想,从
躬耕沃野淬初心,情系桑梓砺担当。 为响应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将青春热忱融入乡土实践,2025年7月27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冯家村。从庭院里的孝亲暖意,到果林间的历史回响,再到田垄上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