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郭鹏飞)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思想,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智点亮‘陕陕星火’”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王振宇、郎亮明和张美莎三位老师指导下,于7月16日出发前往陕西省部分红色资源所在地,探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为全面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整合与“大思政课”赋能贡献青年力量。
7月16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队10名师生统一着装,齐聚于长安大学南校区彩虹女神雕像处,举行此次暑期实践出征仪式。王振 宇老师、郎亮明老师和张美莎老师分别就此次实践活动的任务分配、日程安排、安全注意事项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详细的部署,以确此此次实践活动有序、高效、安全地展开。最后,全体队员在雕像前拉起旗帜合影留念,出征仪式圆满落下帷幕。
图为暑期实践队在彩虹女神雕塑下拉旗合影
出征仪式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奔赴此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西安市王莽村。王莽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分东王莽村和西王莽村。1953年春,王莽乡西王莽村村民蒲忠智等带头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以此推动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水平。1955年9月毛泽东主席为《长安县王莽村四个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一文加了按语,并对王莽村农民群众办社经验与热情给予了充分肯定。王莽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农业合作社的典范。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毛主席按语石碑
抵达王莽村后,全体队员在村支部书记和现任村委会主任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王莽村村史馆。在馆长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王莽村的悠久历史和辉煌事迹,详细了解了王莽村曾经作为闻名全国的“七一合作社”所留下的宝贵物质与精神财富。通过聆听馆长的讲解和实地参观的形式,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王莽村村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精神,极大增强了队员们的传承、保护、挖掘红色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
图为王莽村史馆内部陈设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位于长安区王莽街道汤房庙小学内的长柞工委纪念馆进行集中参观学习。长柞工委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是1946年由李志中、王新茂、刘崇英等革命先辈遵照中共西北局指示,在党工委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革命秘密联络点。
在认真聆听讲解、观看宣传纪录片后,实践队员结合长柞工委产生背景展开了一场以“长柞工委的光辉岁月”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借此,实践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长柞工委革命前辈在白区开展革命工作时的艰难和危险。随后,党员同志在长柞工委纪念馆门前,面对党旗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在新时代,长柞工委纪念馆仍在以其博大宽广的胸怀,向世人展示着自己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图为党员同志在长柞工委纪念馆宣誓
征程虽远,行则将至;红色精神,历久弥新。社会实践新征程的顺利开启,让实践队员对接下来的探索旅程满怀信心与期待。数智点亮“陕陕星火”暑期社会实践队将在认真挖掘陕西现有区域散落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对小微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以期达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大思政课”育人资源的目的,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