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6日,在指导老师陈凡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贵州“重走长征之路·探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期间,共青团黔西市委干部、化屋村驻村干部、化屋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师生交流座谈,为实践队师生讲述悬崖下的村庄蝶变成美丽乡村的故事。
实践师生合影
化屋蝶变:乡村振兴开新局。在化屋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师生介绍到,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调研的首站就是化屋村,总书记笑着对乡亲们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如今脱贫后的化屋村正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日子越过越好。在交流座谈时,驻村干部介绍了化屋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化屋“三黄”即黄粑、黄姜、黄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旅游公路、沿江步道不断修建完善,人均可支配收入、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增强。
实践师生与工作人员座谈
苗绣非遗:文化传承有新招。化屋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居住着苗、彝、汉族,其中苗族占96.7%,是黔西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实践队师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亲眼见证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的苗绣正被赋予崭新的时代意义,感受少数民族建筑、服饰、歌舞的独特魅力。这里的苗族同胞们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传承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无论是苗绣、蜡染还是歌舞,都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践师生体验苗绣文化
特色文旅:多元业态展新貌。近年来,化屋村文旅业态呈现新样貌、取得新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在鸭池河大桥下,实践队师生置身感受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为化屋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新机遇;走进乌江源百里画廊,实践队实地调研化屋村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绿色经济新样式;步入花都里露营基地,实践队亲身体验化屋村旅游观光新名片。
实践师生参观化屋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走访调研,实践队师生切身感受到化屋村正在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是中国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刻苦求知、锤练本领,主动找准专业所学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自觉把个人成长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