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沙地润土筑梦田,文化繁荣映日边

长安大学 2024-07-17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项目。7月14日,在指导老师彭方圆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甘肃民勤“沙地润土筑梦田,文化繁荣映日边”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特色经济产业。

image.png

实践团队在基地合影

民勤县红旗谷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共建成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92座、拱棚32座、百果采摘园100亩,并配套建设物流集散中心、恒温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和七彩廊道、休闲长廊等旅游设施。园区共引进栽植桃、李、杏、山楂、樱桃、无花果、葡萄等新品种120多个。近年来,民勤县红旗谷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方向,培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开展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淡水鱼养殖、休闲观光等旅游业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带动全县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在种植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参观了各种特色水果的种植大棚。正值火龙果盛花期,大棚里仙人掌科的火龙果开出了玉润冰清的花朵,一排排无花果树枝繁叶茂,硕大的叶片也挡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独特果香。负责人向团队详细介绍了滴灌、嫁接等各种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让团队深刻了解了高效节水、智能管理、农旅结合等的管理技术。

                          e7989d50f87617abc06acc27cbcaf4f.jpg

队员与负责人交流火龙果的种植技术

经过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近几年当地现代化技术培育的蔬菜、水果、杂粮等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产业投入不足,外加地处偏远、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红旗谷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受到严重削减。

57c834e4d64804be12c6ac21471710f.jpg

负责人向队员介绍基地情况

随后,长安大学和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授牌仪式。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厂长王勤太表示希望双方能加强交流,根据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将自然风光与科技创新融合,推动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5cd01fee86291653881a5a48378982b.png

举行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授牌仪式

通过此次参观,团队同学充分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通过因地制宜、发挥环境优点的方式,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让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新空间。

a4fabb0a897c999822420c7e6bfcb43.jpg

实践团队与负责人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林子硕 彭方圆
相关文章
踏访潼关探遗珍,建院青年护文脉 —— 西安建筑科技大

踏访潼关探遗珍,建院青年护文脉 —— 西安建筑科技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学子前往兰州开展社会实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学企管安全之策,传乡居防护之道——材料工程学院“三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材料工程学院“秦创原·赋能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光影传承匠心,青春赋能乡村——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