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7月15日电(通讯员韩乐)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有一个被誉为“农民画之乡”的东韩村。这个小村庄因其独特的农民画而闻名遐迩,成为探索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结合新模式的生动案例。近日,我们有幸深入东韩村进行实地调查,探寻农民画如何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振兴的强大引擎。
东韩村的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这种艺术形式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质朴无华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独树一帜。在走进东韩村的那一刻,随处可见的农民画创作场景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民们不仅将画作展示在家中,甚至田间地头、村口巷尾也随处可见充满生活气息的壁画,整村落仿佛化身为一个巨大的开放式画廊。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韩乐 供图
通过与村民的亲切交谈,我们了解到,农民画不仅仅是他们表达对生活热爱和美追求的方式,更是东韩村实现经济增收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许多村民通过创作农民画,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购买,有的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文创产业发展的亮点。
在这一过程中,东韩村逐步探索出一条将农民画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的新路径。首先,村里积极搭建平台,成立农民画合作社,将农民画家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了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村委会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利用农民画品牌,打造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外地游客,推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更为重要的是,东韩村在发展农民画产业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通过举办各种农民画培训班和创作大赛,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创作热情,还吸引了包括青年在内的更多群体参与到农民画的创作之中,为这项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地走访东韩村,让人深切感受到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结合释放的巨大能量。农民画作为载体,不仅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还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此外,东韩村的成功实践也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农民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保护与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将其与现代市场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农民画找到更广阔的舞台,更能为乡村振兴开辟新的道路。
图为东汉村电商产品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韩乐 供图
在未来,东韩村还计划借助数字化技术,将农民画推向更广泛的空间,如线上展览、数字藏品等,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村里将继续加大对农民画艺术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资源,提升农民画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份来自田野的艺术,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全面振兴。
东韩村通过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保护和传承了一种珍贵的传统文化,让农民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更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教育振兴号召,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长安大学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量”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趣味授课活动,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知识盛宴。 图 1有趣的汉字
青春 助力 乡村振兴 ——西安邮电大学“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西安邮电大学“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于7月31日至8月9日扎根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平镇,以“座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肥东县“包罗万乡”调研队于2025年7月29日走进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在包公故里探访非遗技艺,对话乡村产业,用脚步丈量振兴之路,用专业助力非遗传承。 感
7月20日至2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0人,在辅导员王凯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新村,以“走进希望田野,解码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5年8月10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在试验站开展了以“科技兴农”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调研期间,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农户调研、技术学习等方法,实地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应用现状和农户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