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大学生网西安7月16日电(通讯员韩乐)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余下县,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乡村——南索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南索村通过探索独具特色的文化振兴和艺术赋能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我们有幸深入南索村,一探究竟,并欣赏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蔡家坡关中艺术展,深感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
图为南索村路口路碑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韩乐 供图
南索村坐落在岐山县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关中农村。过去,这里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然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南索村开始探索以文化振兴促发展的新路子。村里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传承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如剪纸、泥塑、传统手工艺等,同时大力发展以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激活了村庄的文化活力。
南索村的农民画历史悠久,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生活情感。走进南索村,随处可见村民创作的壁画,从生活场景到农事活动,从传统节日到民俗风情,这些画作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了关中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吸引外来游客的独特风景线,为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南索村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文化挖掘与保护上,更是通过创新驱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村里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鼓励村民参与艺术创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技能。通过这些举措,南索村成功培育了一批农民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欢迎,有的还走向了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
图为蔡家坡关中艺术展墙面涂鸦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韩乐 供图
此次,我们特别参观了蔡家坡关中艺术展。展览汇集了来自南索村及周边地区的数百件艺术作品,包括农民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心血的结晶,它们不仅展示了关中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更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的兴盛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
蔡家坡关中艺术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更是南索村乡村振兴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这样的艺术展,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和欣赏到来自田间地头的艺术作品,感受到农民艺术家的才华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南索村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发展产业,提高经济水平,更要注重文化的振兴和艺术的赋能。通过深挖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活力,不仅可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还可以推动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未来的发展中,南索村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艺术为桥,深化文化振兴与艺术赋能的实践,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同时,通过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展示活动,将南索村乃至整个岐山县的乡村振兴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让乡村文化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桥梁,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