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巫山优秀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7月16日,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进一步深入发掘巫山非遗文化,以旅助村,寻找乡村振兴新机遇。
图为下庄村介绍
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进入下庄人事迹陈列馆,身临其境感受当年下庄村修路的艰辛历程,并观看了下庄“新天路”的宣传片,了解到今年来年轻人袁孝鑫返乡创业,担任大学生村官,传承下庄非遗文化——扎染。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下庄人宣传片
而后,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下庄人事迹陈列馆,了解到袁孝鑫辞去工作回到下庄村传承下庄非遗文化——扎染。
图为袁孝鑫传承下庄扎染技艺
图为实践队员与讲解员于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合影
实践队员前往扎染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的工作室——下庄布谷小院,这里既是鲁渝共建乡村振兴非遗工坊,也是下庄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基地。
图为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的扎染工坊
走进工坊,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介绍了巫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庄扎染”项目的传承发展,讲述了2021年11月从得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识青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展宏图时,她便有了一个回到下庄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梦,在2022年3月,她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辞去高薪工作,带着所有的行李,义无反顾回到了下庄。“这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袁孝鑫说,以前就想回来,但在村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如今下庄发展得越来越好,给自己更多发挥的可能性。
图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叙述返乡事迹
紧接着,非遗文化传承人袁孝鑫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扎染工坊,并为实践队员具体介绍了扎染技艺的相关内容,解答了实践队员关于扎染技艺的问题。
图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讲解扎染技艺
最终,在现任村主任袁孝鑫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跟随拜访下庄老支书——毛相林,在愚公讲堂聆听了毛老书记讲述的一节党性教育课。
图为“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于愚公讲堂为实践队员上党性教育课
最后,实践队员问了现任村主任袁孝鑫最后一个问题, 实践队员问到“为什么要选择回到下庄村?你们都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了,回来真能耐得住寂寞?”袁孝鑫笑了,“我们走出去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回家吗?我们这里有大城市没有的青山绿水,大城市里有的,我们这里迟早也会有。”她声音轻柔,却语气坚定。
靠着“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老一辈的下庄人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脱贫之路。如今,“下庄精神”在小一辈的年轻下庄人身体里继续流淌,他们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去开辟一条幸福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实践队员也将把这种下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努力传承非遗文化,投入到未来的乡村振兴建设中去。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