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在潼关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6名教师19名学生组成的西安医学院“医路潼行 赤子逐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以下简称小分队)于2024年7月7日深入渭南市潼关县乡村、深入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深入潼关县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创新理论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最美乡村医生寻访、特色传统文化品味、基层医疗现状调查等为期15天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分队出征前合影留念
走进基层卫生,助力乡村振兴
小分队来到秦东镇荒移村村卫生室,学习最美乡村医生刘永生的事迹。从刘医生的日常诊疗的点滴细节,以及对他的深度访谈,队员们被刘永生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卫生人员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情怀深深打动。基层需要更多像刘医生这样的医务人员,在他的精神鼓舞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医学生主动走向基层,为健康中国建设奉献青春力量。近年来,潼关县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全体成员分多日连续探访了秦东镇十里铺西北卫生室第一分诊点、秦东镇中心卫生院、太要镇秦王寨社区寺底卫生室、潼关县太要中心卫生院、潼关县城关镇卫生院、庆丰村段名村卫生室等,亲眼见证并感受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基层卫生事业的巨大发展成就。小分队每到一地,联合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为村民测血压、血糖,分发健康知识宣传页,开展健康科普宣讲活动。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反响良好。
小分队队员与最美医生刘永生合影留念
小分队前往潼关县各基层卫生院了解其发展现状
小分队成员为当地居民展开义诊及科普宣传
品读特色文化,感受潼关魅力
在深入基层医疗服务群众的同时,小分队还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杨子昱老师为寺角营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专题讲座,此前杨老师精心进行了备课,选取了符合乡村实际的案例,以生动的语言和形式,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带入基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围绕党的百余年历史,带队教师发挥思政专业特色,就建党篇、建国篇、新时代篇向小分队的同学们开展现场教学。小分队在民国铁路遗址、水泊巷、上瀵井抗日伤亡将士纪念碑、汾井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近现代潼关的沧桑变迁和历史风貌。在历史悠久的潼关古城,小分队专程参观杨震廉政博物馆,了解关西夫子“暮夜却金”的人物故事,感受传承千百年来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潼关博物馆,小分队品读文人墨客笔下的表里山河,感受千年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小分队还品尝享誉全国的潼关肉夹馍,沉浸于万盛园酱菜的阵阵飘香,倾听华阴老腔的唱出的黄河绝唱和潼关人民豪迈气概。
思政课教师讲党课及开展现场教学
小分队观摩红色遗迹、践行红色教育
小分队成员了解潼关文化及当地产业
回味潼关之行,树立远大志向
此次暑期“三下乡”潼关行,令小分队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医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在行走中切身体会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深入了解基层卫生的发展现状和群众需求,种下了一颗颗扎根基层的种子。同学们与基层群众亲密接触,检验了所学所知,拓展了自身视野,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这次实践也丰富了教学案例,增强了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小分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青年一代将牢记嘱托,放飞梦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勤于思、践于行、持于恒,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国的地上书写最美的青春画卷。
小分队全体成员在潼关博物馆观景台合影留念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