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都没去过北京,没想到今天能在家门口跟天安门合个影,真是太高兴了!”“这些娃们真是有心了,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足不出户体验会去北京。”7月14日—16日,一群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红色基因·薪火传承”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的志愿者们来到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王石凹村的村民们早早地聚集在村委会,满怀期待地迎接这场特别的拍照盛宴。志愿者们将天安门的照片挂在墙上,红墙黄瓦、华表矗立,仿佛真的将首都的天安门搬到了这个小山村里。随着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村民们纷纷走上“天安门”前的台阶,或站或坐,摆出各种姿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老人穿上了平时只有过节时才穿的衣服,内心十分激动,深情地望向“天安门”,眼中闪烁着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
除了拍照留念,志愿者们还向村民们介绍了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及铜川市印台区推行的文化下乡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当地的村干部表示“王石凹村是一个‘空心化’村,村中大部分为老年人,一些老人在当地生活了一辈子,没有出过省,更别提去北京了。”为村民拍照的志愿者石佳伟说到:“看到我们的行为能够让大家开心,给爷爷奶奶带来一些欢乐,我们更加坚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未来我们会一直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
此次活动不仅让王石凹村的村民们享受到了拍照的乐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以知识服务脱贫攻坚,帮助王石凹村于2019年11月提前摘掉了贫困帽。此次活动增强了科大人“青春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的决心。接下来,宣讲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让青春之梦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美丽的乡村土地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青春筑梦播薪火 支教赋能绘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2025年7月15日至31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展为
“ 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编程伴童行,AI普新知,反诈护社区。 为了推动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7月7日至7月22日,西安航空学院“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延光社区,开展了“七彩假期”
韶光筑梦结硕果 艺彩绽芳启新程。七月流火,夏木成荫。2025年7月31日上午9时,洛川县冯家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掌声雷动、 笑语盈盈。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与村里孩子们联袂呈现的文艺汇演在此温情启幕。十五天的教与学,在歌声
教育为翼,可载乡土少年越山向海。2025年暑期,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深耕永乡镇冯家村,以15天的浸润式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根脉、科技创新的活力、乡土情感的温度熔铸为系列特色课程。从笔墨间的文化传承到指尖上的科技创想,从
躬耕沃野淬初心,情系桑梓砺担当。 为响应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将青春热忱融入乡土实践,2025年7月27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冯家村。从庭院里的孝亲暖意,到果林间的历史回响,再到田垄上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