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为实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提出的战略指导作用,长安大学赴河北阜平“传承红色‘冀’忆,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4日在实践地店房村开启了第一天的活动。
实践队一行先来到了店房村史馆进行参观学习。馆内的内容分三个主题呈现:一、红色店房,峥嵘岁月。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战地医院等都曾在店房驻扎,店房村民热烈拥护革命,为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党支部成立后,店房的历任村支书先后参加抗日战争,扶贫攻坚战等,都是店房当之无愧的“好战士”。二、光荣传统,温情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店房村的文艺活动空前高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店房村响应毛主席号召,兴起“农业学大寨”运动;2019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引导下,店房村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把13个原始村落集中形成现今的店房小区。三、产业兴旺促发展。2016年7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确定帮扶店房村,与地方各单位广泛开展教育、产业、党建帮扶。如今,店房村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大片的枣园,以及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解决了店房村民的收入以及就业问题,村民的日子有了盼头。回望来路,店房人坚定地说:“脱贫攻坚,党是最大的靠山,也是永远的靠山。”
图 1队员参观村史馆
阜平县因其"畿西屏障"和"晋察咽喉要道"的重要地理位置,在抗战时期曾是晋察冀边区的战略重地,并因此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自2016年11月起,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便制定了店房村的发展蓝图,着手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军事小镇文化旅游项目。结束了村史馆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店房国防军事小镇的探索。
军事小镇与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小镇依山而建,种植着大量的枣树,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沿途陈列着中央军委捐赠的陆、海、空各类退役装备,这些装备是我国完成工业基础建设后自主研发的首批军事武器的代表,是新中国强军事业的先驱,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59式坦克、歼-7B歼击机、解放卡车-10等。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一些装备,感受着国防军威。除此之外,军事小镇还有很多景点,最出名的莫过于将军圆梦林,38位将军在着种下枣树,来感谢阜平人民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对人民军队的支持。军事小镇的建立,是军民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体现。它为店房居民创收增收提供了新路径,也为新农村建设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如和挖掘文化价值提供了模板。
图 2队员参观军事装备
在党的领导下,店房村摘除了贫困的帽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片土地既铭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也凝聚着新时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初心。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历代革命先辈为人民生活幸福做出的巨大贡献,我辈应当继承先辈的意志,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