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为深入了解当前内蒙生态修复现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专业认同感,7月17日,长安大学赴内蒙古“荒漠生态修复综合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就内蒙古巴彦淖尔西部荒漠生态修复综合调查项目进行座谈。
生态修复,一线说法。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生态修复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边鹏结合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多年实践经验向实践队员介绍了项目概况,使队员们对磴口县与乌兰布和沙漠情况得到初步了解。随后内蒙古巴彦淖尔西部荒漠生态修复综合调查项目负责人张思源对该项目概况、阶段性进展、项目预期成果做出整体介绍,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地下水与水资源是荒漠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
边鹏主任讲解
张思源主任讲解
校友经历,清晰讲述。长安大学水环学院校友史文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介绍了磴口县与乌兰布和沙漠可借地下水助力生态修复的可实施性。同时强调生态环境是动态平衡,过度引地水修复生态反而会造成其它生态问题。
校友史文鹏讲解
样本观察,交流感悟。项目负责人在座谈尾声时组织实践队参观样品库,就具体项目实践向实践队员展示不同采样,了解相应工作内容,使实践队员直观感受到不同采样点、不同深度土质的差异,与从事荒漠修复工作的不易。最后,李婉歆老师就自身专业知识与研究方向与项目组进行了探讨,增加了队员们对于地下水专业的认知并加深学习的兴趣。
实践队员参观采集样品
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是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和必须工程。通过对项目的细致了解,令实践队员充分了解到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性,也坚定了接下来实践的信心。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