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赖喆阳 潘进灿 屈美豪 张锦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探寻基层干部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道路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创新举措,2024年7月17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对二郎庙村书记王书晶进行了专访。
“体恤民情,考察民生。”王书记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二郎庙村的基本情况,二郎庙村位于金丝峡镇东北角,距其12.5公里处。470户,1670人,王书记用一组准确的数字向我们介绍了二郎庙村的人口数量,如今村内常住人口以老人,儿童为主,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村支部的有力带领下,二郎庙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实践队成员专访王书记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为了延续这一成果,乡村振兴工作刻不容缓。王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将集体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如今,二郎庙村以香菇种植、茶园和露营地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已经建立了21个香菇大棚、30多亩茶园、10亩桃园、2个特色农家乐、2个高级民宿和家庭农场等。除此之外,二郎庙村在商南县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形成了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未来将创新推动二郎庙村的发展建设。
在谈到二郎庙村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时,王书记指出二郎庙村集体经济以党支部为中心,前期在党支部带领下发展建设三大产业,其中村中的党员同志们起到引导模范带头作用;后期产业发展的诸多事宜是由支部委员会召开交流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发展建设。
之后,王书记向我们分享了自己担任村书记,扎根基层后,在全面推进二郎庙村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感受。王书记回想之前自己扎根基层时家人的不理解到如今自己对二郎庙村做出贡献后家人的支持,村子其他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接着,王书记表明下一步的工作设想——我们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以此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助推公益事业。在此,王书记指出“村子发展要以项目为王”,未来继续创建其他因地制宜的项目将会更好地推动二郎庙村的经济建设。
社会实践队与王书记合影
最后,王书记对于当代青年寄予深切期望,鼓励青年人积极回乡投身基层工作,带动家乡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家乡的振兴之路。对于想要加入党组织青年人,王书记指出要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党章内容,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做事,做实事,做人民群众的服务者。
此次专访不仅让我们见证了二郎庙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实践队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更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大家表示,将把此次专访中学到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学校和社会,积极传播和推广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