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张旭杰 朱媛 张博勋 杨昊 张锦鹏)
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二郎庙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历程,引导广大青年聆听乡村民众之声,关心基层民生问题,共谋乡村振兴长路,2024年7月15日至17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访老党员和村民群众,倾听他们关于乡村发展的心里话。
退伍不褪赤诚热爱,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7月15日,实践团队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73岁高龄的老党员王登学同志家进行拜访。王爷爷于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光荣入党五十年。不仅如此,他曾担任抗美援越战争中的铁道兵,也是部队里的班长,负责保护我军后方的铁路交通运输安全,防止美军飞机轰炸影响我军的后勤运输。
王爷爷说道,自己入党最大的意义就是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党内严明的政治和纪律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爷爷向实践队成员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
在介绍过程中,王爷爷拿出了当年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和军史资料、军徽,将历史生动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对他的过往有了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
王爷爷向实践队成员展示当年的书籍和军徽
如今他虽然已经退伍,但从未忘记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他每天坚持扫楼、扫路,保障村里的交通。同时,他也建议年轻人一定要积极入党,即使没有成功入党,也要始终怀着一颗走在前列、为大家服务的心。
听一线党员干部之声,感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7月16日,实践队员们来到79岁的王铁术爷爷家中。通过交谈得知,王爷爷已经是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他们一家几代人都生活在二郎庙村,年轻时,王爷爷是奋战在村里一线的党员干部,为二郎庙村奉献了整个青春。1945年出生的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二郎庙村的发展变化,因而他对这个村子有着特别的情感。
王铁术同志对二郎庙村未来发展表达看法
谈到近年来村子各方面的发展,王爷爷不禁感慨道近几年二郎庙村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对比之下各方面发展都有了极大提升。同时,作为老党员,他坚持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始终心系村子治理的工作。他认为虽然目前二郎庙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第一,在教育方面,他建议村子里能够更好地发展教育,减少人才流失。第二,村子里的土地条件需要改善,否则将难以具备实现耕地机械化的客观条件。要想实现国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郎庙村还要继续前行。
闻脱贫农户之声,悟乡村振兴之果
7月17日,实践队成员前往村里的一位著名脱贫户--汪礼龙同志家里,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汪爷爷今年已是71岁高龄,是一名踏踏实实的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中,汪爷爷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当问及他对近年来二郎庙村的发展之路有什么切身体会时,他表示对村子的变化发展有很深的感悟:十年之间,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们出行更加便利,同时,茶叶和香菇种植基地也发展得很好,带领了很多贫困户成功脱贫。村委会的干部几乎都很踏实,尤其支书做的最好,既有文化水平也有基层管理实践能力。
汪爷爷分享自身感悟
要谋乡村之振兴,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民心。通过对党员和群众的走访,每一位实践队员都真实聆听到基层党民的心声,体悟到二郎庙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次走访的经历,将成为每一位实践队员宝贵的人生体验,启迪着我们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接续奋斗。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