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童心启航·渭梦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毕节市平原小学开展了三门以美育为主题的课程。
一、拼接诗课
不学诗,无以立。本节课共分为诗歌理论学习、自由创作、上台展示三个环节。课程伊始,同学们在葛欣盈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古体诗、近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通过观看优秀拼贴诗案例学习了拼贴诗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方法。自由创作阶段,同学们沉浸于诗歌的世界,尽情发挥独属于孩童的纯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开整个小组共同的心灵创作,现场妙趣横生,热闹非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彼此交流,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培养了感知美的能力。
作品完成后,每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并大声朗读出自己的拼贴诗作品,都收获了一片掌声。细雨润心灵,和风焕荣光。通过本次拼贴诗课程,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诗歌知识,发挥了自我的创造力,也在诗的怀抱里,感受到生命的韵律。
(葛欣盈老师带孩子们上拼接诗课)
二、舞蹈课
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舞蹈课进行时。同学们在来静怡老师的带领下数着八拍,跟着音乐律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同学们尽情挥洒舞蹈的激情,喜笑颜开,享受着夏日的明媚,整个操场都弥漫着青春的活力。
看着老师的舞蹈动作示范,不断纠正动作以确保整齐,同学们在感受到舞蹈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一定的肢体协调能力,深刻感受到了舞蹈中蕴含的团队协作精神,多维度认识到了舞蹈中体现的真善美的力量。
(舞蹈课进行时)
三、手工课
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节手工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法,以“理论”启智,以“实践”润心,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剪纸的兴趣,增强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课堂之初,杨炫月老师细致介绍了中国剪纸的历史、技巧、意义以及用途,帮助同学们感悟中国剪纸之美、体会中国剪纸的意义。通过观看剪纸视频,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张优秀的剪纸是如何产生的。
实践过程中,秉承着安全至上的观念,同学们或基于老师的演示,或在老师一对一的帮助下,都顺利地完成了作品,创作出了自己的“独家记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同学们在这堂手工课上,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学到了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看到了美的样子,更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创造美的感觉。
(杨炫月、汪思雨老师指导孩子们剪纸)
(学生们风采展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将继续秉承着“以美育浸润学生”的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精神,将美育融入课程安排、课堂设计等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以体育人,以美育心,着力培养平原小学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共同发展。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宋昊昕 马嘉炜) 寻文脉根魂,守古韵新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夏文脉寻踪团于8月27日奔赴潼关,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建筑、规划专业优势,深入古城街巷、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在实地调研中锤炼专业技能,为当地文
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 红色烽火·党史传承 近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兰州红色党史学习之旅,以实际行动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金城兰州留下了深刻的青春印记。 实践团抵达兰州
7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花集团,与企业负责人何小强厂长深入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在企业周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到访企业合照。秦佳雨
7月1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樊晓莹和李思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秦创原总部大厦人才大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解码陕西工业密码”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感受秦
7月19日,盛夏的华州,阳光铺洒在古朴的街道上,“秦创原赋能成长”三下乡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集结,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奔赴一场与华州皮影的深度之约。此行,我们不仅要触摸这项非遗艺术的温度,更要用行动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