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引领性、战略性重要地位,充当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为深入学习和弘扬筑路精神,凝心聚力共筑乡村振兴, 2024年7月16日至7月18日,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实地走访调研了巫山县下庄村、安静村、白坪村,切实感受巫山县交通与文旅的发展。
“四好农村路”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公路工作,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图为下庄天路被评为十大最美农村路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
7月16日,实践队员来到下庄村,与下庄村村委会展开座谈交流会,并实地调研了“下庄天路”以及下庄人事迹陈列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代楷模”毛相林,下庄村村村主任袁孝鑫参与了本次活动。
图为下庄村的绝壁天路
在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实践队员了解到老下庄村四周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全村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背篓背进山,村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在县里参加干部班培训时,看到原本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唱、路上汽车忙的景象,深受刺激,下定决心修好“下庄天路”,带领村民走出贫困。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述修路历程
毛相林为实践队员讲述了下庄村近年来的发展。“下庄村百姓以前只能种种地,现在特色产业、旅游,样样都做得很巴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下庄村从村口到村里落差达1000多米,以前仅靠绝壁上的一条小路出村。如今,村里人开凿出山路,路通了,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来了。“扎染人才重拾技艺,开起扎染手工艺坊;村民可以在民宿客房部做卫生、去食堂帮厨、当讲解员,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下庄人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毛相林说。
织密交通运输网,打通振兴快车道
实践队首先与下庄村委进行实践调研,深入学习下庄村委在推动对各旅游景点道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助推旅游发展和新建设中的实际行动与担当,切身感受道路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图为毛相林为实践队员讲述巫山县交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代楷模”毛相林老书记强调,巫山县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将乡村道路与主要交通干道、旅游公路、产业路等相连相通,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其中竹贤乡下庄村的绝壁天路,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美景和文化的热门路线。
图为袁孝鑫为实践队员讲述下庄村交通发展
交通先行领航路,文旅融合助振兴
7月17日至18日,实践队员实地调研了安静村,白坪村,并进入巫山博物馆郑万高铁巫山段建设纪实馆,从乡村交通建设与高铁建设中感悟巫山县交通的迅猛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郑万高铁建设纪实馆
图为博物馆志愿者为实践队员讲述12306故事
全体实践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郑万高铁开通事迹,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了解新时代下巫山人的历史轨迹,重温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学习他们为促进乡村振兴,争建交通强国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为安静村村主任为实践队员讲述安静村交旅融合的发展实况
实践队员实地走访安静村村委会,从安静村村主任处得知安静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交通,充分利用文旅产业与特色农业,开发云顶、鱼头湾景区,将脆李基地、宁河生态柑橘园、葡萄园发展壮大,为安静村谋得一条乡村振兴的大道。
7月18日实践队员前往白坪村,白坪村村委书记带领实践队员实地调研白坪村“石上生花”精品项目,在实践中介绍白坪村如何发展交通,利用当地优势,开展一条农旅融合的新发展之路。
图为白坪村村委书记实地介绍白坪村农旅发展
实践队员了解到,巫山县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四好农村路”里程达到4387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100%、通组通达率100%、通畅率95%、行政村通客率100%、养护列养率100%。
巫山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队员也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交通发展上,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共促民族复兴!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